《花边有多长》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2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概括能力,同时发展学生的空间想像力。3能运用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二、教材分析“花边有多长”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了解了长方形特点,学会了测量,了解了一些测量单位,并对周长已有了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旨在让学生计算花边有多长的同时,理解和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能选择较简单的方法进行计算,也是今后学习计算其他图形周长的基础。三、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我校处于城乡结合的地带,全班56名学生,有三分之一来自农村,三分之二来自城市。由于家庭背景的不同,学生在学习基础、自主学习、解决问题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在两年多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具有一定合作交流的能力,对长方形、周长等知识有了一定的认识,教学中应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主动探索,积极学习,在不同的认识水平下共同进步。四、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参与新课师:同学们,再过几天学校就要举行布置教室的展览活动,看一看我们的这块黑板该怎么装扮一下呢?生1:可以把黑板好好刷一遍。生2:可以在黑板上画上美丽的图案。生3:可以给黑板贴上花边。师:同学们的主意都不错,如果我们要给黑板贴上花边,那要准备多长的花边呢?生:可以先量一量黑板的周长。(让学生讨论如何量黑板的周长。)(二)探究新知师:谁能说一说你打算怎么量?生1:可以用皮尺绕黑板一圈看看有多长。生2:可以用米尺把黑板的四条边量出来,然后加起来就是周长。生3:我考虑不用四条边都量,黑板是一个长方形,我们只要量出它的长和宽就可以知道它的周长了。师:同学们真是聪明,那现在各组商量一下怎么量,派两名同学上讲台量一量,然后把黑板的周长计算出来。(学生量的量,算的算,大多数学生都已算出结果。)师:现在哪一组能汇报一下你们的计算方法和计算结果?生1:我们组量的黑板长是350厘米,宽是125厘米。我们是把四条边加起来计算的,350+125+350+125=950(厘米)。生2:我们组量出黑板的长是35分米,宽是12分米。我们是把2个长和2个宽加起来计算的,35×2+12×2=94(分米)。生3:我们量出黑板的长是35分米,宽是13分米。算法和上面的一组一样,35×2+13×2=96(分米)。生4:我们量的结果和上一组一样,但计算方法不一样,我们是先把一个长和一个宽加起来,再乘2计算的(35+13)×2=96(分米)……师:刚才同学们测量出的数据不一样,但很接近,说明我们测量有一定误差,这是允许的。同学们的计算方法也很多,都是正确的。那同学们商量一下你喜欢哪一种方法?(学生们在小组开始讨论几种方法。)师:谁愿意说一说自己喜欢哪一种方法?生:我喜欢生4的方法,计算起来方便,两步就可以算出来。生:我喜欢生3的方法,看起来容易理解,容易计算。师:通过同学们的交流,老师知道了有的同学喜欢用生3的方法,有的同学喜欢用生4的方法。你们能用喜欢的方法计算出你们课桌的周长吗?(三)运用提高(学生同桌合作,先测量,再计算。教师巡视,同时给学生指导。)师:谁能汇报一下你们的计算结果?(学生汇报,全班进行交流。)师:通过刚才的计算,你用了哪种方法,与同桌交流一下,看看现在自己喜欢哪种方法?(学生互相交流说一说自己的方法。)(四)巩固练习1出示课件,小白兔与小黑兔比赛的动画场面,两只兔子争论都说自己跑的路程多,请学生给评一评。2让学生完成教科书47页“做一做”。求下面长方形的周长,看一看谁算得又快又准确。(五)小结师: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哪些收获?五、教学反思本节课在体现新课程理念中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注重创设问题情境。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从现实生活出发,力求使课堂教学体现生活化、活动化、自主化、情感化。2注重体现学生的合作交流,教学过程中设计了小组合作,同桌合作,使学生能在合作交流中共同解决问题,提高认识。3注重算法的多样化与思维的灵活性,教学中能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让学生在探索体验中学习,在独立思考、相互交流中逐步提高,不断发展。本节课不足之处是,由于放手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