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局建设用地年度供应计划国有建设用地年度供应计划20XX年是全面深化改革、推进转型发展的重要一年。为加强和改善土地宏观调控,充分发挥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导向作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继续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XX〕17号)、《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编制规范(试行)的通知》(国土资发〔20XX〕117号)等法律法规政策规定,结合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城市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的相关要求以及土地市场供需状况等,制定本计划。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严控增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提升效率”为主线,牢固树立“亩产论英雄、集约促转型”理念,按照节约集约、供需平衡、有保有压、城乡统筹的原则,科学合理安排20XX年国有建设用地供应的总量、结构、布局、时序和方式,充分发挥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在宏观调控中的导向作用,以土地供应结构调整和利用方式转变,促进土地节约集约高效利用,促进我市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促进民生改善和生态保护,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二)基本原则1.控制增量,深挖存量。认真执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格控制新增建设用地总量,深入实施农村综合整治,着力推动“两退两进”,不断优化增量配置;加大批而未供土地消化、存量土地盘活和闲置土地处置力度,深挖存量盘活;优先安排储备土地、存量土地和批而未供土地供应,着力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合理用地需求。2.突出重点,有保有压。优先保障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民第1页共7页生项目以及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市级重大产业项目建设用地需求,适当增加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住房用地供应,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促进民生改善,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3.统筹兼顾,城乡联动。按照城乡统筹和区域联动发展要求,积极引导城镇空间向“一市三城”、“一城五区”组团式发展,推进“五大平台”和乌镇“中国最美小城市”建设,促进中心XX县区、重点发展平台、新市镇、新农村协调发展。4.健全机制,节约集约。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供地政策和房地产用地调控政策,不断完善土地供应方式;按照少用地、多产出的原则,严格土地使用标准,优化土地市场配置机制,充分发挥市场配置土地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严格查处违法违规用地,促进土地节约集约高效利用。二、计划供应量(一)国有建设用地供应总量xx市20XX年度国有建设用地供应总量控制在507.26公顷。其中存量国有建设用地供应99.23公顷,占19.56%;消化“批而未供”土地供应226.39公顷,占44.63%。(二)国有建设用地供应结构xx市20XX年度国有建设用地供应总量中,商服用地为130.15公顷,占总量的25.66%;工矿仓储用地为153.48公顷,占总量的30.26%;住宅用地为98.89公顷,占总量的19.49%(其中安置房34.58公顷,普通商品房用地64.31公顷),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为35.16公顷,占总量的6.93%;交通运输用地为89.03公顷,占总量的17.55%;特殊用地为0.57公顷,占总量的0.11%。(三)国有建设用地供应空间布局xx市20XX年度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突出“一市三城”、“一城五区”与新市镇、新农村建设的协调发展。其中中心城市组团(中心XX县区、振东XX县区、高桥XX县区、濮院镇、屠甸镇和石门镇)安排245.40公顷,占供应总量的70.31%;以崇福为中心的南部工贸组团安排43.19公顷,占供应总量的12.37%;以乌镇为中心的北部旅游组团安排22.53公顷,占供第2页共7页应总量的6.46%;以洲泉为中心的西部工业组团(洲泉、河山和大麻镇)安排37.92公顷,占供应总量的10.86%。三、土地供应政策导向(一)优化土地供应结构为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按照“突出重点、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产业差别化供应政策,优先保障民生项目、重大基础设施与公共设施项目、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现代服务业项目等国家鼓励类项目的用地要求,从严控制限制类项目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