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化条件下高效快乐课堂模式探究王洪霞近年来,由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教育教学结构的调整等原因,使得农村小学的生源一直呈萎缩状态,多数学生流向城镇学校,因此班级人数急剧下降,成了不到十人的班级。面对这样的教学环境,如何构建高效快乐的课堂呢?我就自己的一些粗浅看法进行交流:1、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课堂的主体是学生,没有了学生的学,不管怎么教都没有意义;没有了教,学的效率可能低一点,但肯定还是有结果。如果教适合学,那么学习效率就会提高。课堂中学生是主人,教师是仆人,教师是帮学生学习的仆人,而不是一味地“把教置于学之上”的主人。教师要将自己的教学责任转化为学生的学习责任:用激励学生、激发学生的方式来展开课堂教学。2、关注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运用高效课堂的重点落脚在学生理解运用,学会了教学内容(知识),但这不仅仅是课堂教学目标的全部,其实,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塑造也是课堂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实上,教学内容(知识)的传授是有计划、有组织的行为,是课堂的主产品,而能力的培养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塑造要依赖于教学内容(知识)的传授过程之中,尽管也很重要,但却只是课堂教学过程的附产品,而且也只能是附产品。可见,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并不是与“教学内容(知识)”相平行的课堂教学,而是通过“教学内容(知识)”并融于教学内容(知识)获得过程之中的一种教育目的。让学生掌握了教学内容(知识)但并没有培养出学生能力,并没有形成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这样的课堂教学生成就不是“新课程的新课堂”!如果能让学生在掌握和学会了教学内容(知识)的过程中还培养起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形成了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这样的课堂教学生成才是真正体现了素质教育思想的新课程下的新课堂。3、正确处理好课堂的深度与宽度。学科知识的深度,它有两个方面,一是内容精尖,二是深刻理解。对于教师来说,需要的不是学科知识的精尖,而是深刻,深刻的知识让人越来越感兴趣,而精尖的深度,对学生来说,也就是课程标准的要求。有深度的课堂应该是有内涵的,是能够引发学生思考的。课程的宽度,主要指教师的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包括上课时生动活泼的教态、幽默的语言组织等。教师的宽度等于知识的宽度与阅历的宽度之和。要达到课堂的深度,老师要善于用宽度来支撑。课堂教学的宽度是一种再创造。同样两节课,不同的创造,不同的宽度,效果不一样:有的教师条理很清楚,从上到下很清楚地讲完了;有的教师能基于一个知识点,上挂下联,左顾右盼,瞻前顾后,把相同的问题放在一起触类旁通。教师是一个教知识的人,不是人在教知识;学生是一个学习的人,不是人在学习。教师与学生都是人,课堂是人与人的交流,心与心的交流,把握好这个原则,宽度肯定会有。4、正确处理好课堂的有效与有趣的关系,跨越有趣与有效之间的鸿沟。课堂的有效较多指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学习内容的掌握,更长远来说是指能够有助于学生的成长;课堂的有趣较多指教学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中感到愉快,更长远来说是指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对于大多数教师来说,课堂上的有趣与知识上的有效的确是一对矛盾。让课堂变得有趣,需要时间去积累,也需要教师的智慧投入;让知识变得有效,需要时间去探索,也需要教师的精力投入。真正有趣的课堂有利于有效课堂的实现,而真正有效的课堂更有利于学科兴趣与学习兴趣的激发与维持。这就需要教师调整自己的生活与教学态度,多看生活与教学中的积极面,更需要教师透彻地理解教学内容,把教学智慧融入对教学内容的选择与重组之中,让教学内容更亲近学生,而不是一味地要求学生去亲近冰冷而又抽象的教学内容。构建高效快乐课堂,让学习更有效,让考试更满意,这是我们教师教学的主旨。回归教育方针、回归教育规律、回归育人原点的一种坚守。只要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得到有机统一,我们就一定能构建出新课程背景下的“高效快乐课堂”。彭滩小学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教研活动记录表时间地点参加人内容活动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