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窑山庙会一日游田区十六小于静上窑公园是一处集生态旅游、人文景观、宗教活动、度假休闲、科普教育为一体的多功能景区。上窑昔归楚籍,古号“秦墟”,今系淮南市东门重镇。这里依青山而滂秀水,风光佳绝。上窑森林公园内有见诸史志记载的上窑奇峰障日、银杏参云、峭壁摩天、响水洞、新四军纪念林等景点,闻名遐迩,是古今游人乐于盘桓之地,畅想舒怀之所。位于安徽省上窑森林公园神山北麓,地处三县一市交界处(凤阳、怀远、定远,淮南市。)始建于明弘治年间(公元1488,明·嘉靖载入《凤阳府志》,是千里淮河中游唯一较大寺院,庙会为农历二月十九(观音圣诞会期三天,是明·孝宗皇帝,弘治年间,赐封的良辰吉日。2013年3月30日、农历二月十九,一年一度的大通区洞山庙会在上窑森林公园如期举行。20万市民纷至沓来。那叫一个热闹!男女老少,前呼后拥,赶赴会场,各业商贩设摊叫卖,各种杂耍开场表演,优美的自然风光、传统的民俗文化、风格独特的民间工艺品,在这里交融。画糖画、捏面人、唱大戏等民俗在庙会上深受市民的喜爱,摊点周围被围了个水泄不通。画糖画的老人将一勺糖稀在画板上绕了几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糖画,立刻跃然眼前。来自蚌埠市怀远县的张老汉正在摊点边忙着为小朋友捏着面人,就连围观的大人都争先恐后地购买着,这让张老汉喜上眉梢。他说:“这种手艺不是一两个月时间就能学会的,这可是咱家祖上传下来的。”他的老伴路凤花接过话说:“哪里热闹,我们老两口就往哪里去,靠手艺挣钱,供一个孙子在外读大学。”游客在民风乡俗中感受传统庙会的无限魅力,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其乐融融,流连忘返。庙会道路两旁都挤满了七行八道赶庙会的经济人。繁杂的地摊商品,地摊小吃,鳞次节比。疏林下、广场中布满各色游乐场、歌舞场、有行医、相面、玩杂技、唱戏的枚不甚举,均挤满了尽情赶热闹的围观群众。这一天只见从四面八方,成群接队来的善男信女,白叟黄童,络绎不断云集寺庙内外,但见人流如潮,人山人海,山上山下,香烟缭绕,张秧成荫,繁弦急管,锣鼓喧闹,载歌载舞,绕梁三日而不绝。还有四乡八带,前来朝洞山庙会所带来的颇具民间特色的传统节日,有锣鼓队、花鼓灯、龙舞队、大、小旱船(巾帼英雄梁红玉击鼓退金兵)、有蚌珠女与白鹭仙子合演的《鹭蚌相争》,有一人演的《犟老婆骑犟驴》和一人演的《老背少》(望子成龙)等节目。其表演技艺,栩栩如生、楚楚动人,这是别具一格的民间艺术,为弘扬淮河文化而更显示出中华民族民俗文化的精湛和独到之处,可以说洞山寺庙会的人文气场可与清明上河图媲美。尤其是许愿、还愿的人群在农历二月十九子夜为迎接观音菩萨,保佑一方土地风调雨顺,百姓幸福安康,圣驾光临,一睹尊容,待到子夜庙里钟声一响,敲打起十八班淮河锣鼓,气震山河(“民俗”有十八班锣鼓朝洞山之说),花炮齐鸣,惊天动地,只闹的灯烛辉煌,香烟缭绕,气氛入神,通宵达旦。据民间传说,在庙会过后三日内苍天一定要下雨,这叫“洗山”,洗一洗人世间的肮脏,净一净佛门净地。在这风光如画,灵气十足的庙会中,到处飘溢着无数美丽的传说,无时不勾起人们对她最神秘的探讨与玄念,但她都踏着历史的节拍,从远古走来,向人们战时出上窑山水美哉!和高尚风雅民俗的风采,因而人们便不由自主地被挤进庙会主干道的人文气场之中,只可前进,不能后退,拥拥挤挤,直至峰巅,享受着大自然的恩赐。赶庙会肚子饿了咋办?不要发愁。尽管百姓的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点心早已算不上美味佳肴,但出自农民手中的糕点,那味道就不一样了。什么米花球、面团、豆腐渣饼等等,都是城里人平时难以品尝到的糕点。今天既然是观世音菩萨的诞辰之日,“观音长寿面”是一定要吃的,五元一碗,面到口中,弹力十足,嫩滑爽口,上面还配有苏州小菜。听旁边帮忙的阿姨说,她们是昨天专门包车从苏州赶来的,带来了长寿面和苏州小菜。她说:“今天是一定要吃长寿面的,你看有的人来了只是凑热闹,不知道吃长寿面,甚至还吃肉,他们都不懂的。”再瞧这边,老头棉鞋、小口布鞋、娃娃穿的老虎棉鞋、老太太穿的大襟褂……这种传统的衣、鞋,都让城里人大开眼界。一名来自凤阳县官塘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