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白银区二校杨璐1.抓住学生学习新歌的新鲜感,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故事、音乐游戏、范唱、直观教具以及音响效果与视觉形象的刺激等导入形式,创设学习新歌的情境,使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教唱《火车开了》,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开火车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唱,这样学生乐于学、易于学,课堂气氛也会十分活跃。2.发声训练力求形象化、趣味化,尽可能与歌曲结合起来。传统的发声曲难以引起小学生的兴趣,他们甚至觉得很可笑,因此往往达不到训练目的。而给发声曲填上合适的词或将发声训练与学习歌曲结合起来,效果就好得多。例如发声曲1234|5-|555|555|5432|1-‖教师配上趣味化的词,如“小鸡怎么|叫—|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还可不断变换动物的名称和叫声,再加上模仿动作,学生会很有兴趣,而且还可启发学生自己进行创作。3.学唱乐谱要充分发挥学生听与记的能力。唱谱是学生最感困难的,如果方法不当,就会引起学生的畏难情绪,因此教师要考虑学生识谱的实际能力而进行。低年级学生处在听力的最佳时期,可在反复听和模唱中学谱;高年级学生则可分乐句视唱,个别程度好的学生可带领全班唱谱。让学生靠听和记忆来学谱,在某种意义上比视唱谱更有利于提高全面的音乐素质。4.采取节奏、歌词和歌谱相结合的学歌方法。传统的唱歌教学是先学节奏和歌谱,后唱词。根据教学实践,我认为这种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对歌曲的理解,也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歌曲中的词和曲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教学中应将学词和学曲有机的结合起来。我们可以通过歌词的朗读,让学生在语言、语调的变化中体会旋律的变化。同样也可以启发学生在学谱时用歌词去解释音乐的某种意境,避免单调、乏味地学谱,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