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辩 证 论 治 2VIP免费

辩 证 论 治 2_第1页
1/100
辩 证 论 治 2_第2页
2/100
辩 证 论 治 2_第3页
3/100
辩证论治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中医科胡伟勇辩证论治•目的与要求:•1.掌握辩证论治的意义。•2.了解辩证与辨病的关系。•3.重点掌握八纲辩证、脏腑辩证各证型的临床表现及辩证方法。一、辩证论治的意义•症:即症状——指患者自觉的各种异常感觉或医生的感官直接感知的机体病理变化的种种外在表现。如:患者自觉—疼痛、饮食、口渴医生感官——舌苔、脉象•证:不是症状也不是病名,指证候——是疾病在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它反映了疾病的病因、病机、病位、病性和发展趋势。(病因、病位、病理变化)如:发热重,恶寒轻,头痛,口渴,少汗,咽痛,咳嗽,流浊涕,苔薄黄,脉浮数——风热犯肺——清热解表•区别:症是疾病的现象——是辩证的依据证候是疾病的本质——是辩证所得的结论•相同:它们的产生都是致病因子作用于人体,引起人体阴阳相对平衡严重失调和体内外环境统一性明显障碍的结果。•辩证——就是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资料(症状、体征和患病的过程)运用中医的理论进行综合分析,分清疾病的原因和性质,部位及邪正之间的关系,从而概括为某种性质证的过程。即中医认识疾病诊断疾病的过程与方法。•论治——根据辩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方法。–区别:–辩证的过程是中医认识疾病诊断疾病的过程——论治的依据;–论治的过程是中医处理疾病的过程——辩证的目的–联系:辩证论治是诊治疾病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两方面。•中医的核心特点--整体观--辩证论治•辩证论治主要体现在--症——理法方药二、辩证与辨病的关系–病:指病名——是对某种疾病矛盾运动全过程的综合概括。–证:不是病名——是对疾病在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主要矛盾的概括(包括病因、病位、病理变化三个要素)•如:病名证(某一阶段)证(某一阶段)•感冒:(风寒感冒寒郁而化热转化风热感冒)风寒犯肺(证)风热犯肺(证)整个过程是感冒(病名)•因此在临床上既要辩证又要辨病,辩证应与辨病相结合,但中医更强调的是辩证。中医更强调的是辩证,这是为什么呢----只有辨证,才能论治只有辨证,才能论治----临床上会出现临床上会出现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情况§§1、同一种病会出现不同的证——同病异治——证异治亦异如:感冒风寒感冒—发热轻恶寒重,头痛无汗,口不渴,脉浮紧—散寒解表风热感冒—发热重恶寒轻,头痛少汗,口微渴,脉浮数—清热解表–§§2、不同的病会出现相同的证——异病同治——证同治亦同如:脱肛、子宫下垂、胃下垂—中气下陷—升提中气—补中益气汤八纲辩证•八纲:即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总纲阴——里虚寒阳——表实热基本纲领•疾病的类别阴证阳证•邪正的盛衰实证虚证•病位的深浅表证里证•疾病的性质寒证热证一、表里辩证•表与里是辨别疾病病位和病势的两个纲领——用于外感病•病位表——人体的皮毛、肌肤、经络里——脏腑、气血、阴、阳、骨髓病势趋向由表入里--病情增重由里出表--病情渐缓1、表证——恶寒(或恶风)、发热,头身疼痛,鼻塞流涕,咽喉痒痛,咳嗽,舌苔薄白,脉浮。•辩证要点:感受外邪,外感的初期阶段,起病急,病程短——有表寒,表热之分。外感袭表,正邪相争于表,故发热恶寒,鼻塞流涕,咳嗽,为肺气不宣。2、里证——多见于外感病的中、后期阶段或内伤疾病。•成因:1表邪不解,内传于里——卫、气、营、血辩证2外邪直犯腑脏——寒中脏腑脾胃3情志、饮食、劳逸过度、房室过度、损伤脏腑气血阴阳,引起脏腑气血阴阳的紊乱•临床表现——根据不同的病因出现不同的症状•如:外感病不解,内传于里——高热,大汗,大渴,烦躁,苔黄、脉洪大•外邪直犯脏腑——腹痛,腹泻,胃寒•情志所伤——精神抑郁,两肋胀痛,口干口苦,心烦紊乱。•要点•1、病位不在表及半表半里,病已入里2、病因不同其症状不同※附半表半里——指邪不在表,又不完全在里介于表里之间的证候。•临床表现——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脉弦。•辩证要点:•寒热往来——是邪在半表半里的特征性热型邪犯少阳,经气不利或邪热循经上扰——胸胁苦满,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脉弦。寒热无时——少阳寒热有时——疟疾•...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辩 证 论 治 2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