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复苏中的组织温度测量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王若婧内容�脑复苏概况�低温治疗概况�如何选择合适的测温部位及如何测量脑复苏(CerebralResuscitation)�1985年,也就是现代心肺复苏(CPR)诞生25年之际,第四届全美复苏会议对过去的CPR标准进行了评价和修改,强调复苏的成功并非心搏和呼吸功能的恢复,而必须达到脑和神经系统功能的恢复,从而诞生了心肺脑复苏(CPCR)的新标准。�脑复苏是指在心搏骤停后以脑功能恢复为目标的复苏措施。脑复苏现状�心搏骤停者自主循环恢复后长期幸存者仍有10%-30%为永久性脑损伤�心脏复苏成功者>90%死于脑复苏失败�大多数自主循环恢复的患者未能接受特异性脑复苏(specificcerebralresuscitation)脑复苏实施的困难困难脑血流小于15ml/min.100g,超过1-2小时,脑电活动消失。小于10ml/min.g时,离子泵衰竭,脑细胞死亡!脑血流突然停止后�3s感头晕15s昏迷1min脑干功能停止(瞳孔散大、呼吸停止)4-6min不可逆�<4min复苏50%救活4-6min10%救活>6min4%救活10min以上存活率更低脑复苏的措施脑复苏措施----原则�尽量缩短脑循环停止的绝对时间�采取切实有效的治疗措施,为脑复苏创造良好的生理环境�采取特异性脑复苏措施,阻断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进程,促进脑功能恢复脑复苏措施�一般治疗�特异性治疗脑复苏措施----一般治疗1.循环:维持脑灌注压�CPP=MAP-ICP2.呼吸支持�轻度过度通气3.其他�防治水、电解质、酸碱以及渗透平衡失常�镇静以及必要的肌松�营养支持等脑复苏措施----特异性治疗�低温�脱水�激素�高压氧低温治疗概况低温治疗概念�低温治疗(hypothermiatherapy):是一种以物理方法将患者的体温降低到预期水平而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方法。�分类:轻度低温:33~35℃中度低温:28~32℃深度低温:17~27℃超深低温:2~16℃脑容积↓低温钙内流↓代谢率↓脑血流↓颅内压↓脑复苏措施—脑容积↓�如果脑温37℃,可以耐受缺血5分钟,那么在27°C大脑可耐受缺血10分钟。低温治疗----途径药物降温降温物理降温1体表降温2体腔降温血液降温3组织温度测量影响测温准确性的因素�测温部位�患者�使用的测温工具选择合适的测温部位脑温的直接获取低温治疗时,最准确反映脑温的途径。�位置:探头置入脑实质或脑室,距离脑表面2-2.5cm,首选右侧额叶前部。�缺点:通过术中或者钻孔放置(有创、并发症)选择合适的测温部位组织温度监测部位�颈静脉球�鼻咽�鼓膜间接脑温指标颈静脉球温度的测量�经颈内静脉逆行向颅内穿刺置管至颈静脉球,放置导管。�位置确认:颅脑X线�缺点:有创�AkataT,SetoguchiH,ShirozuK,YoshinoJ.Reliabilityoftemperaturesmeasuredatstandardmonitoringsitesasanindexofbraintemperatureduringdeephypothermiccardiopulmonarybypassconductedforthoracicaorticreconstruction.JThoracCardiovascSurg.Jun2007;133(6):1559-1565.�间接测量脑温的途径中,最可靠、金标准。�99%的颈静脉球血来自脑血管。组织温度监测部位�颈静脉球�鼓膜�鼻咽间接脑温指标鼓膜温度的测量与下丘脑有共同的动脉供血,其变化大致与下丘脑温度成比例,可作为脑组织温度的指标。受面部、头皮温度影响。适用于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患者。�探头放置于鼓膜上。临床运用少。�缺点:有鼓膜穿孔的风险。需要培训专业人员。不能连续监测。�红外线鼓膜测温计不一定准,不建议使用。组织温度监测部位�颈静脉球�鼓膜�鼻咽间接脑温指标鼻咽温度的测量低温治疗时,反映脑温的指标。快速降温时,温度可能不准。温度稳定后及复温期间较准确。�体温探头置入后鼻咽部(距离外鼻孔约5cm)。选择合适的测温部位机体深部,心、肺、脑和腹腔内脏等处的温度。低温治疗:目标温度�Resuscitation(2003,2005)相继发表了国际复苏联络委员会(ILCOR)高级生命支援特别小组的建议,对发生于医院外心脏停搏的成年患者进行低温治疗,体核温度应降至32℃~34℃,持续时间应为12~24小时。体温体表温度体温体核温度coretemperature机体深部,心、肺、脑和腹腔内脏等处的温度。常用指标:腋温、口温、肛温等shelltemperature皮肤、皮下组织和肌肉等的温度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