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立初入园幼儿秩序感广汉市第一幼儿园秦芍摘要:从我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点点滴滴领悟出,初入园幼儿秩序感建立的重要性,以及怎样行之有效的帮助幼儿建立起良好秩序感。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1、建立孩子对老师的信任感。2、培养有序的行为习惯。3、提供有准备的教育环境。关键词:初入园幼儿秩序感正文:孩子从家庭来到幼儿园,迈开了他人生交往的第一步,标志着集体生活的开始。幼儿刚进入幼儿园的那一刻,由于离开父母、离开亲人、离开熟悉的环境,失去了安全感,他会感到不安和恐惧,产生了入园焦虑,在行为上有哭闹、坐卧不安的现象。为了让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除了做好家长的指导工作,还应尽快建立孩子在集体生活中的秩序感。怎样让他们熟悉集体并喜欢上集体生活呢,我做了以下尝试:一、建立孩子对老师的信任感。在没有得到孩子认可的时候,不急于接触孩子的身体,而是以“老师妈妈”这样一个特殊身份去关心孩子、关爱孩子。首先,带孩子去参观幼儿园,使幼儿逐渐有幼儿园的概念,熟悉幼儿园的环境。其次,让孩子熟悉班级、洗手和大小便的地方。孩子熟悉了幼儿园的花草、操场和大型玩具,这样,孩子会对幼儿园有了直观的美好的感受,有助于在心理上向往幼儿园生活。在一日生活中,将幼儿园的生活创编成一些小故事,以故事角色的形式告诉孩子:幼儿园有许多小朋友玩;有许多玩具、图书;有老师讲故事,还会唱歌,跳舞、做游戏,减少孩子对幼儿园的陌生感,增进对幼儿园美好生活的向往,情绪逐渐稳定。一旦孩子的情绪稳定,教师马上组织丰富、有趣的活动来吸引幼儿,转移他们的注意力。根据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认知特点,比较适合选择每人一套的平行操作材料。如:给瓶子宝宝喂豆豆、穿珠子等;孩子拿到材料后都认真地做了起来,非常投入。看得出来,这样的活动,符合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他们在操作活动中获得了满足,渐渐地对幼儿园生活有了初步了解,对老师产生了信任感,减弱了不想上幼儿园的抵触情绪。这也正是《纲要》精神的体现:以游戏为基本活动。1二、培养有序的行为习惯孩子的秩序敏感期是从出生——三岁;生活规范、社会礼仪敏感期在两岁半——四岁。根据敏感期原理,把握敏感期,对幼儿实施教育,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做了以下工作:首先,在孩子进入集体生活前,我做好了基本的准备:将孩子的名字制作成汉字标签,分别贴在孩子的小椅子、口杯架、小床、柜子等地方,尝试自己本人与自己的名字进行配对。这样,他们在生活中学习认识自己的名字。刚开始,孩子不认识自己的名字,常常找不到自己的椅子,因此,老师的工作量增大了。是去掉名字、还是探究更好的解决方法来解决工作中出现的矛盾:这时的孩子还不认识数字,也没有小组这个概念。新《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要“合理综合组织各方面的教学内容,并渗透于一日活动中”。于是,在生活中,我给予了幼儿1组、2组……这个概念,并将幼儿座位进行编组,在老师的多次帮助下,孩子一两天后居然能认识名字、找对椅子、还能准确找到小组的位置。可见,孩子真是最自觉、最好学、最聪明的学习者,拥有与生俱来的惊人能力。快乐的一天结束了,孩子该回家了,怎样让孩子能有序地等待父母来接他们,我将孩子的小椅子排着队请孩子对应坐好。由于孩子的空间感知觉发展不完善,他们自己摆放小椅子时会出现椅子间的间距不等,宽窄不一,孩子常常端着小椅子不知所措,由于幼儿不能及时找到地方把椅子安顿下来,他们就会乱成一锅粥。怎样让孩子能整齐、美观、快速摆放好椅子呢!?我把班级小组幼儿按区域划分固定位置,并在墙上均匀贴上与小组相对应的数字,将这些数字宝宝送给小朋友,1组的小朋友得到数字宝宝1,以此类推。这样,孩子在生活中不知不觉建立起秩序感,也能把握与小朋友之间的空间距离。三、提供有准备的教育环境。我园是以蒙台梭利教育为特色的园所,蒙台梭利提出:教师要为幼儿提供一个有准备的环境。因此,我们所有的材料都是开放的,让孩子能随手可取,孩子在环境中通过操作教具来获取经验、建构知识。蒙氏教具可谓种类繁多,怎样让孩子在这自由的教室里取放工作材料?我们将教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