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房感染护理的相关要求主讲:陈晓珊主讲:陈晓珊•神经外科收治患者多为脑血管病和脑神经疾患,一般病情较重、昏迷和卧床时间较长、手术创伤较大、侵入性操作多,是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引言改进扫床模式预防交叉感染中心静脉导管的预防护理肺部感染的护理干预泌尿系统感染的护理策略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护理对策目录护士及护理管理在病房感染中的要求•预防医院感染在医院工作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加强医院护理工作是预防医院感染的关键措施,病房护士的工作起着重要的作用。除了做好日常的医疗工作,必须重视医院感染知识教育,把医院感染管理与对患者的健康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普及医院感染预防控制知识,提高患者的自我防护意识,减少外源性医院感染的发生;加强消毒隔离工作和医疗废物的管理,保洁人员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使医院感染管理取得更好的效果•加强领导完善组织机构;规范病房格局;加强规章制度及感染知识培训护士及护理管理在病房感染中的要求•在医院环境中,床单位是患者住院期间接触最多的物品,也是引起交叉感染途径之一,通过有效改进扫床模式,切断感染途径,控制院内交叉感染,提供安全护理服务。•将扫床巾分为白黄绿3种颜色,分别用于床面的清洁;床头、床尾、床档等部位;床旁桌。可以有效减少物品之间相互交叉感染。改进扫床模式预防交叉感染•神经外科患者通常住院时间较长,部分病情较重的患者长期昏迷,进食困难,全身营养状况和血管条件较差,需长期输注浓度较高、刺激强的药物,对血管造成进一步破坏,导致静脉穿刺难度加大,易出现液体外渗,引发静脉炎等并发症。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具有留置时间长、一次置管成功率高、患者的痛苦小、可保护血管和操作安全简单等优点。但在使用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并发症,而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是安全留置PICC导管的重要保障。中心静脉导管的预防护理123456导管口皮肤的消毒敷料的选择营养液的配制导管接头封管导管更换•1.导管口皮肤的消毒:插管后应每日用碘伏消毒穿刺点及缝针处,以减少由表皮细菌引起的感染,降低置管感染率。碘伏能持续灭菌,其消毒效果优于75%乙醇,可防止细菌经皮下隧道逆行入血。•2.敷料的选择:插管部位应选择透气性好的棉质敷料或纱布覆盖,不提倡用透明敷料。研究表明,透明敷料比棉质敷料更易导致感染。•3.营养液的配制:严格按规程配制营养液。配制室严格消毒,配制营养液应在空气净化台内操作,营养液现配现用,并由专人负责。中心静脉导管的预防护理•4.导管接头:导管末端连接肝素帽或可来福接头,为避免导管接头污染,输液前用碘酒、乙醇消毒导管接头后插入头皮针或每24h更换1次,每次输液结束封管后用无菌纱布包裹,妥善固定。•5.封管:每次输液结束时用生理盐水或肝素生理盐水做正压封管,以确保导管通畅,减少纤维蛋白的沉积,降低细菌的移位生长。•6.导管更换:由于导管留置时间长、受药物刺激等可致导管变细,或导管被压折、血液回流堵塞。此时应在严格消毒导管周围皮肤后,通过原穿刺点更换导管,可多次换管。中心静脉导管的预防护理•目前气管切开术已是临床常用的一种急救方案,能够迅速解决气道阻塞问题,以挽救危重患者的生命。尤其神经外科患者病情危重,自身免疫力低下,气管切开后易导致多种细菌直接经切口侵入支气管及肺部,若引发肺部感染,若不进行及时有效的干预处理,会加重患者病情,影响术后康复及预后,甚至危及生命安全。肺部感染的护理干预123456环境护理加强生命体征监测气管切开护理呼吸道湿化加强吸痰护理口腔及体位护理•①环境护理:护理人员应定时对ICU病房进行消毒、通风,保证22℃的温度与60%的湿度,并保证病区安静,要求进出病区的医护人员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谢绝家属陪护,限定探视时间,及时为患者更换被褥等,保持病房清洁、卫生。•②加强生命体征监测:密切观察患者颅内再出血和脑疝的先兆症状,若出现危重征兆时及时通知主治医生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③气管切口护理:密切观察患者气管切口情况,且切口局部尽量保持干燥与清洁,根据切口敷料清洁程度及分泌物多少决定换药次数,一般1~2次/d,若发现纱布有痰液浸渍应及时更换,并用0.5%的碘伏对切口周围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