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常见传染病防治及聚集性事件防控学校常见传染病防治及聚集性事件防控浦东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3.12主要内容学校常见传染病及防治1学校传染病疫情监测及分级处置2学校聚集性事件防控3学校常见传染病流行特点极易发生√学校是人群高度集中的地方,一个班40-50个左右的学生,集中在50平方左右的教室里,整天在一起生活学习,相互之间密切接触。√如果卫生设施不好,卫生制度不健全,卫生习惯不好,这就具备了传染病在学校里发生与流行的条件。学校常见传染病流行特点学校是传染病的集散场所√学校是社会一个特殊的组成人群。年龄构成从儿童、少年到青年。学生每天从四面八方,一家一户汇集到学校里来,又从学校分散到千家万户里去,传染源从社会的每个角落进入学校,又从每个学校分散到每个家庭和社会上各个角落,所以说学校是传染病的集散场所。呼吸道传染病流感/流感样病例手足口病猩红热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学校常见传染病肠道传染病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霍乱细菌性痢疾伤寒副伤寒病毒性肝炎流感及流感样病例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流感样病例(ILI)定义:体温≥38℃,伴有咳嗽或咽喉疼痛等症状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潜伏期一般为1~3日,出现急起畏寒、高热(≧38℃)、头痛、头晕、全身酸痛、乏力等中毒症状可伴有咽痛、干咳、流鼻涕、流泪等呼吸道症状,少数病例有食欲减退,伴有腹痛、腹胀、呕吐和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学校常见传染病流行特点学校极易造成传染病的爆发和流行√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是传染病流行的基本条件,缺一不可。而流行的强度大小则取决于传染源的多少,易感者的密度,传播途径实现机率大小和病原微生物致病力的强弱。√学校易感者密度高,传染源又容易进入学校,传染机制极易实现。所以学校极易造成传染病的爆发和流行。流感及流感样病例流感和普通感冒有何不同?流感的主要表现为全身症状,普通感冒主要表现为局部症状。据本市对流行性感冒历年监测,每年冬春季有一个明显的季节发病高峰,同时易在幼托、学校等集体单位出现传播和集体性发病流感病毒有甲、乙、丙三个型。甲型引起的流行最为广泛和严重;乙型常引起暴发;丙型多引起小儿散发病例流感防治措施加强晨检,早期发现病人病例隔离,热退后2天解除隔离加强教室和公共场所通风消毒(空气消毒,物表消毒)接种流感疫苗(流行季节前,通常每年10月-次年2月,居民可到附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种)预防服药必要时采用板兰根、金银花等中药制剂熬制大锅茶开展健康宣教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潜伏期为2-10天,平均3-5天,病程一般为7-10天。临床主要表现为口腔炎(口腔粘膜出现红色溃疡性疱疹),同时手、足、皮肤出现斑、丘疹,并转为疱疹,可伴有低热、患者口腔疱疹溃疡后患者咀嚼时疼痛,并拒食、流涎在流行季节发病,常见于学龄前儿童,婴幼儿多见。普通病例发热伴手、足、口、臀部皮疹,部分病例可无发热。重症病例出现神经系统受累、呼吸及循环功能障碍等表现聚集性病例定义:1周内,同一托幼机构或学校等集体单位发生5例及以上;1周内,同一班级或宿舍发生2例及以上手足口病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均为本病的传染源,发病前数天,感染者咽部与粪便就可检出病毒,通常以发病后一周内传染性最强。可经胃肠道(粪-口途径)传播,也可经呼吸道(飞沫、咳嗽、打喷嚏等)传播,亦可因接触患者口鼻分泌物、皮肤或粘膜疱疹液及被污染的手及物品等造成传播普遍易感。不同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以5岁及以下儿童为主,尤以3岁及以下儿童发病率最高。该病流行无明显的地区性,全年均可发生,一般5-7月为发病高峰。托幼机构等易感人群集中单位可发生暴发今年我市手足口病发病形势不容乐观。3月份全市手足口病发病数已达去年最高峰的发病人数手足口病防治措施加强每日晨检,可疑患儿及时就诊、居家观察;对患儿所用的物品要立即进行消毒处理停课:•出现重症、死亡病例,或1周内同一班级出现2例及以上,所在班级停课14天•1周内累计出现10例及以上,或3个班级分别出现2例及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