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外科医患沟通DOCTOR-PATIENTCOMMUNICATIONINSURGERY茂名市人民医院蔡瑜。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日门急诊量3500—5000人次,年均住院病人约1.5万人次北京协和医院最高门诊量约1.5万人次、年出院病人约8万余人次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年门、急诊量约480万人次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医学院同济医院2014年门、急诊量达到428万人次,出院病人17.6万人次,住院病人手术量7.1万人次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2014年门急诊量逾384万人次,出院病人6万余人次,手术4万余台讨论重点外科疾病的治疗特征与患者特点外科医患沟通的途径(方式方法)及趋势学习沟通,归避风险,减少失败沟通医患沟通的目的帮助患者顺利渡过疾病治疗期与患者及家属共渡难关通过沟通避免不必要的医患纠纷※术前术后谈话与指导一、外科疾病的治疗特征1.收效快,但也有局限性2.手术是群体性劳动,需多方密切配合3.手术治疗的对象是患病的机体,治疗具有侵袭性,风险大4.手术条件以及对医生的技术水平要求高二、外科患者的心理特点※1,手术前心理特点2.手术中的心理特点3.手术后患者的心理特点患者手术前的心理反应最常见的是手术焦虑、恐惧和睡眠障碍,住院24小时内程度最高引起术前焦虑的原因有:①对手术安全性缺乏了解,特别是麻醉②担心手术效果,缺乏信息与信心③对手术者的资历反复打听,不放心④患者害怕疼痛,对自己缺乏信心和认识⑤其他方面1、手术前心理特点※对非全身麻醉的患者,在手术中的恐惧心理达到最高点表现在:对手术中医务人员的言行举止的用心倾听,揣摩;对手术器械撞击声音的格外留心。2,手术中心理特点此期间极易发生医患纠纷,医护人员言行举止需格外谨慎影响手术患者预后的心理因素主要包括:※①对手术治疗的不理解②知识水平低,难以与医务人员进行有效沟通③消极应对方式④焦虑过高或过低,情绪不稳定,抑郁,缺乏自信心⑤治疗和康复动机不足⑥对手术的结果期望不切实际3,手术后心理特点第二节外科医患沟通的方法医生有三大法宝:语言、药物和手术。——希波克拉底一全面了解患者身心与社会信息关注手术患者的心理特征与需要行为表现异常情感脆弱自尊心强敏感多疑恐惧、焦虑悲观、失助感期待了解与手术患者相关的社会信息心理社会因素家庭、社会信息二手术方案的告知与患方选择告知患者方案尊重患者的选择权外科医患沟通的方法与途径一、用心倾听态度是关键如何倾听:•保持安静•用目光、语言帮助倾听•避免对某问题或事实直接争论二、认同患者的感受(对患者病情表示理解)三、澄清事实(病情本身与患者主观评价相区分)四、为治疗留有空间(预防性沟通)五、与患者及家属共度难关(态度、责任心)六、做好术前术后指导提问有两种:开放式和封闭式开放式提问能够启发患者的谈话。封闭式提问可以得到患者对问题的准确答复。1.提问解释有三种方式:(1)主动——被动:医生具有绝对的权威性和主动性(2)指导合作:患者需要医生帮助,寻求医疗指导,自愿接受医生治疗且合作(3)共同参与:医患关系有近似相等的权力地位,医患以共同的愿望为基础,相互协商,共同治疗疾病2.解释外科医生病情,手术必要性手术安全性手术效果手术并发症手术费用其他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针对性患者术前心理3、术前与患者谈话及家属签字常规制度:术前谈话签字患者的承诺和签字说明两个问题:一是说明医务人员是对患者人格和权利的尊重。手术是以损伤为前提的,患者是否接受这种治疗,自己完全有权决定。只有在紧急情况下,医务人员才能在无承诺(签字)时进行手术。二是签字意味着患者及其家属对医务人员的信任,对医务人员来说责任重大,具有法律意义。4、手术中言谈举止要谨慎面对非全身麻醉患者:①言谈举止要把握分寸举止表情要自然,避免引起患者误会②必要时术中做补充告知③避免不良刺激对手术的影响5、手术后沟通术后谈话注意事项:①勤观察,常沟通②合理使用止痛剂③对手术并发症的病理心理反应要及时处理④正确指导术后患者的活动⑤及时说明,消除顾虑6、与危重患者及家属的沟通①耐心应对患者及家属的恐惧、焦虑、孤独等负面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