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二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技能目标:理解诗句,能进入诗人描绘的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意境。2、情感目标: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3、认知目标: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感受诗人愉悦的心情。教学重难点通过朗读,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喜爱大自然的感情。比较阅读两首诗,领悟诗歌意境,提高欣赏水平。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现在正是春暖花开的季节,历代诗人留下了许多赞美春天的诗句,谁能背一首给大家听一听?(1―2生背)今天我们再学一首杜甫的诗:《江畔独步寻花》(板书题目)2、交流找到的有关杜甫的资料。3、解题:看图,猜题意,交流。江畔:江边独步寻花:独自一人一边散步,一边赏花。二、理解诗意1、自学。指导方法:边读诗,边看图,画出不明白的词句。2、出示全诗,交流自己理解的词或句。(1)(要求用自己的话说诗意,只要说出大概意思,就给以适当鼓励)要求查工具书,解决“蹊”;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留连”。(2)再说诗意。3、体会诗的意境,有感情地朗诵。(1)诗中描绘的景色美吗?除了这些,还可能有什么?闭目想象这一美景。(2)结合春天景色的图片,用自己的话描绘这幅景象。(3)动手画一画,做画配诗,(交流、评议)(点评:古来诗画是一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是诗人追求的艺术境界,也是我们感悟的方向。在要求学生熟读古诗,理解古诗的意思的基础上,举行“好画配好诗”的活动,不仅能激发大家学习的兴趣,还能检验同学们是否真正理解了诗意。整合课程,激发兴趣,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这正是新课标所提倡的学习方式。)(4)自由练读。同桌合作读。(要求注意读出动静相宜。)(5)老师示范读。(重点指导:边读边看图边想象,置身美景中。)(6)不拘形式练读、背诵古诗。三、拓展,作业1、自学杜甫的另一首写花的诗《绝句》:“尽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小组制出配诗图来。2、预习《游园不值》。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背诵《江畔独步寻花》。2、板题《游园不值》。3、交流诗人叶绍翁的资料。二、理解古诗1、自读古诗,大体读懂古诗,提出疑难问题。2、交流释疑。要求查工具书,解决“屐、扉”。3、结合插图,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1)小组讨论“小扣柴扉久不开”的原因,体会当时诗人的心情。(2)看图,进一步体会诗人看到“一枝红杏出墙来”时的心情。(3)抓住机会,指导朗读。(点评:用小组讨论的形式使学生获得充分发表观点的机会,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合作意识。)4、诗人没有进园,他怎么知道“春色满园”呢?(1)你想园中应该是怎样的景象?(2)再次朗读。(读出春的生命力。)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1)自由朗读,背诵古诗。(2)想象当时的情景,谁愿意做诗人来表演一下?(在评议中要求学生演出诗人由失望、扫兴到惊喜、愉快的心理变化。)(3)指导朗读。三、拓展、作业1、小组举行朗诵比赛。(两首诗任选)2、任选本课中的一首古诗,改写成短文。(可以把自己想象成诗人,把看到的、想到的都写出来)(点评:在朗诵和改写中比较并体会了两首诗的不同风格。)3、自学“目积月累”中《吴兴杂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