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二年级试卷分析+敢于怀疑是创新的开始本次测试按照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年段标准,重在考查学生对本册基本概念、基本内容、基本方法的掌握情况。现将学校二年级的试卷情况分析如下一、试题分析二年级数学试题较好体现了苏教版《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和目标体系。具有如下特点:1、内容全面,覆盖广泛,各部分分值权重合理。课程标准指出:人人获得必须的数学知识,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本卷注重考查了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基本能力的培养情况,也适当考查了学生学习过程。试题内容全面,共计五个大题。试题整体较好地体现了层次性.2、数学试题设计富有趣味性。题型上反映有:口算、竖式计算、填空、选择、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置身在一个充满趣味的数学活动中,激励学生用自己的智慧去解决问题,体现了浓浓的人文关怀。二、卷面分析1、计算方面:口算完成得良好,部分学生全对,部分学生做错一两题,笔算方面亦然。大部分学生能运用正确的方法进行估算。2、数的组合完成得比较好,按规律写数相对差一些。3、学生在运用合适的长度单位,单位与单位之间的转化方面还掌握得不够扎实。4、学生对钝角、锐角的认识还不够清晰,不大会判断什么样的角是锐角,什么样的角是钝角。5、对方向的认识还可以。6、解决问题是学生的难题,完成得不够理想,有些学生不大理解题意,粗心大意,还有个别学生漏做题目。7、学生能较好地完成统计这一题目,个别学生出现数错的情况。三、对今后教学工作的建议:1、低年级学生加强学习习惯和主动学习能力的培养。2、加强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注重知识形成过程与能力发展并重。3、继续加强基础知识夯实和基本练习到位、练习多样的训练。4、教师应多从答题错误中深层次反思学生的学习方式、思维的灵活性,联系生活、做数学能力等方面的差距,做到既面向全体,又因才施教……11敢于怀疑是创新的开始创新教学的显著特征就是学生敢于怀疑。没有怀疑就不能创新。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界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学生面对的文本,存在着大量的意义空白和意义未定性,而这正是学生重新进行建构新知的重要因素。阅读过程是学生求知的过程,学生的个性千差万别,而且其所用的阅读方法又是各有个性特征,教师应放手让学生不拘一格地去阅读,以满足他们的阅读需求。例如,有的学生在学习《开天辟地》一文时,就提出图文不符的问题。认为文中说在盘古倒下后,身体才化为万物。可是插图中盘古尚在,却已有了花草山水。且明明课文中写的是盘古左手握斧,右手持凿,图上画的却是双手握斧乱劈乱砍我认为只有让学生在读书中读出个性,敢与课本较真,弘扬个性,才能让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得以培养和提高。再如,《小马过河》是一篇老课文,可很少有人发现课文的逻辑性问题。就是既然前文写到小马整天跟着老马。那么当老马生病了,让小马自己去对面河的碾房磨面时,就不应该不知道河水的深浅,而去请教老鼠和老牛啊。每个学生的体验不同,感悟有异,就有可能形成对课文的独特见解。教师应趁热打铁,重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学生只有学会了提问题,学会提有创见的问题,才算真正学会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