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课题《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课时2课时学习目标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认读“台湾、海峡、余震、桂树、袭击、辗转、空旷、转移、暂停、身躯、同胞、血脉”等词语;重点认读“骨髓、间隔、沉着、白血病”这几个带有多音字的词语;多种方式理解“含苞、凋谢、绽放”这三个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3、在阅读中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体会两岸骨肉同胞的血脉亲情,感受生命的珍贵和爱心的无价。学习重点引导学生理解骨髓移植对挽救小钱生命的重要性。学习难点理解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教法引导点拨学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流程(第二课时)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揭题导入今天我们来学习新课《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请同学们齐读课题。(教师板书课题)师:读了课题后你有什么问题?生:生命桥是从哪里到哪里?生:生命桥指的是什么?教师根据学生的“生命桥指的什么”这个问题引入文本:那么,就让我们到文中去找答案吧!齐读课题。读题质疑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请大家自由读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思考主要内容2.回答主要内容,投影方法指导。自由读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合作学习汇报展示1.请同学们迅速浏览课文,找出感受深刻的句子,用一两个词在旁边做好批注。四人组交流。2.汇报展示A.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体会到骨髓移植对小钱生命的重要。.B.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灿烂的阳光没有使他苍白的脸红润起来。但是,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隔,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课件引导学生感受地震得可怕,假如你是地震中的一员,你会怎么做?创设一种情境,让学生在对比中体会台湾青年的可贵品质。)从两个“静静地”体会到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我抓住余震中台湾青年和李博士的表现,引导学生体会他们的伟大和高尚。指导朗读导语设置为:“余震随时发生,危险随时降临,但他们两个竟能表现得如此从容镇定,就是因为他们心中有同一种信念:那就是救杭州的小钱!谁能怀着对他们的敬佩之情把这段话读一读?”“老师也被他们这种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也想读一读?”“还有谁想读?”)“涓涓细流”引导学生想像这对于小钱、台湾青年,李博士,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小组交流汇报展示学生抓住重点词理解课文内容情感升华C.然而,要找到适合移植的骨髓,又谈何容易。如果没有亲缘关系,大约在十万人里才有可能找到一个有适合骨髓的人。小钱是幸运的,几经辗转,终于在台湾找到了这样的人。从“辗转”体会到寻找骨髓的艰难,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努力。.D.骨髓的保存期只有24小时。李博士带着刚抽取的骨髓,经过十几个小时的奔波,赶到杭州,和当地的医护人员一起连夜为小钱做了骨髓移植手术。我引导学生抓住“奔波”“连夜”等词引导学生感悟李博士急他人之所急的高尚医德。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设置点评:桃花潭水深千尺,台湾人民对我们的情又有多深啊!)E.两岸骨肉同胞用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也许,小钱和这位台湾青年永远不会见面,这并不重要,因为两岸同胞的心是连在一起的。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1、师:这是一次跨越海峡的拯救行动,这是一次和死神争夺生命的较量,最后,生命在人们的无私的给予中复活了,生命之花在人们的爱和奉献中重新绽放了。同学们,故事读到这里,让我们再次回过头来,细细的品读课题。生再齐读课题。师:好,现在你知道“生命桥”指的是什么了吗?生: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读课题理解课题含义是什么让这座生命桥跨越茫茫的海峡的你知道吗?引导说:爱正是两岸同胞之间血浓于水的爱,架起了这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边说边画出桥,将板书补充完整)请同学们对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