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过程的几个环节(2011-06-2116:26:25)转载▼标签:杂谈摘要:音乐教育是实施学生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学生的整体素质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针对小学音乐教育欣赏教学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笔者认为,做好小学音乐教学,教师首先要让学生了解作品,直到怎么去听,如何去听,听什么,带着学生走进音乐中去。关键词:音乐欣赏小学教育音乐是美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美育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在人的整体素质的培养中起着不能代替的作用。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是欣赏教学,通过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扩大音乐视野、发展音乐感受和审美能力开展学生的素质教育。由于学生的年龄、阅历、知识等方面的限制,在欣赏音乐作品时,难免会产生迷茫,对音乐产生厌倦,使得音乐欣赏课更为难上,本文就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过程谈谈自己的看法。一、让学生了解作品,提出欣赏要求欣赏音乐之前,教师可以以简短、生动的谈话或念诗歌、讲故事、看图片等形式,向学生介绍作品的名称、主要内容和特点等,让学生有针对性,有重点地进行欣赏,做到让学生知道听什么、怎么听。声乐曲有生动、具体的歌词,只要学生认真地欣赏,在教师的指导下有针对性、有重点的去欣赏,就很容易听懂。如:听赏《小背篓》、《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小螺号》,编者意在让学生通过聆听三首歌曲,感受人声音色的特点,并能分辨出童声、男声、女声。在平时的生活中已经广泛接触了各种不同的声音,听辨音色对学生来说不是件难事。器乐曲有着鲜明的形象,学生较难理解,教师要生动而有表情地讲解,引导学生有目的的去欣赏音乐。如管弦乐《玩具兵进行曲》,可以先讲述玩具兵的故事导入;钢琴独奏曲《跳绳》,可以播放一段跳绳的体育舞蹈录像,让学生感受绳操动作的千变万化,联想日常生活中跳绳的无穷乐趣,引入钢琴曲《跳绳》的欣赏。总之,介绍必须围绕音乐作品所表达的音乐形象,语言、教具的运用,都是为了引起学生的想象,使他们为欣赏音乐做准备。介绍作品,话不能太多,过多的讲解反而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减低音乐对他们的吸引力。欣赏前,只要让学生明确欣赏的目的,要求学生安静地集中注意听音乐。二、带着学生去听音乐音乐是听觉艺术,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都须依赖于听觉,听,是音乐艺术最基本的特征。美国著名现代音乐家艾伦.科普兰在《怎样欣赏音乐》一书中说:“如果你要更好地理解音乐,再也没有比倾听音乐更重要的了。”所以,只有紧密地围绕着听来进行和展开音乐教学活动,才符合音乐艺术的规律,使音乐教学收到良好的成效。在第一次欣赏音乐时,可以带着学生完整地聆听全曲,对作品形成一个初步的、完整的印象。当再次聆听的时候,如果作品比较长,或者内容有变化,可以分段听。如钢琴独奏曲《牧童短笛》,可以分为三部分来听,第一部分音调纯朴、清雅,意境恬静,在我们眼前仿佛展现了这样一幅画面:一望无际、绿草如茵的田野里,两个牧童坐在牛背上休闲地对吹着优美的曲调。欣赏第二部分的时候主要让学生与第一部分对照,这部分节奏较快,音调活泼、跳跃。欣赏第三部分的时候主要让他们说出与哪一段音乐相似。欣赏过程中并给三段音乐选择合适的颜色。最后,再次完整地聆听全曲,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听是一切音乐实践活动赖以进行的基础,听觉感知则是学习音乐的先决条件。欣赏音乐要反复听,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熟悉作品,辨别出作品的各种表现手法,理解音乐的性质,从而提高欣赏能力,培养欣赏习惯,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培养其对音乐良好的感受力。三、适当讲解、分析作品音乐的表现要素非常丰富,由于学生理解水平和欣赏能力比较低,在某个作品或在某一节课里是很难完全正确理解作品的内容和性质,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给予具体的指导和帮助,因此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教师对作品做适当的讲解、分析是极为必要的。教师的讲解要善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学生的情绪反应,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引起学生思维的共鸣,一般可以采用以下一些方法。1、谈话法听了音乐以后,教师可以围绕教学目标,结合作品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让学生谈谈对作品的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