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学案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过程,认识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指导思想。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认识它是对邓小平理论的发展,认识它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样,都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过程与方法教师应通过邓小平理论形成与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等重大理论问题的教学,引导学生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科学性,启发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及时评价学生学习表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析“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社会百废待兴的形势,认识邓小平理论提出的必要性,认识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历史意义,认识邓小平在创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的重大贡献。“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中共领导中国人民80年奋斗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对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根本任务的新概括,是对新时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各项工作的新要求。教学重点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教学难点如何理解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的马克思主义实质?一、复习导入:“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那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熟悉的歌曲,动人的旋律,表达了人们对新时期改革开放的领路人——邓小平同志深情的怀念和祝福。正如江泽民同志所说,如果没有邓小平同志,中国就不可能有今天改革开放的新局面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光明前景。二、讲授新课:一、邓小平理论(一)初步形成:1、初步形成背景:⑴“文革”后,百废待兴,中国人民急切地期待着中国迅速摆脱困境,迈开大步前进。⑵“左”倾错误的继续,由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以来,特别是“文化大革命”中“左”倾错误的长期影响,个人崇拜仍在束缚着一些人的头脑,国家前进的脚步十分艰难。“两个凡是”(两个凡是的实质是什么?——左倾错误与教条主义)的指导方针的提出;“左”倾和个人崇拜的束缚。⑶邓小平的指导——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关键还是实事求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一切从实际出发。⑷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2、标志:《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意义:这是“文革”结束后,开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的宣言书,它成为邓小平理论开始形成的标志。实际上成为随后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导报告。(二)正式形成:历史性的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1、时间、地点:1978年12月,北京2、内容:工作重心;指导思想(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3、意义:①确立了正确的思想、政治、组织路线,实现了重要的历史性转折.②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为标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从此正式开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邓小平理论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三)发展1、背景: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国际社会主义事业遭受严重挫折。2、特点:把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发展毛泽东思想,把握社会主义本质.3、基本内容:①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②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③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④“一国两制”的理论;⑤工作重点E根本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4.标志⑴“南方谈话”A、内容:本质,关系,标准邓小平就社会主义的本质,计划、市场和社会主义的关系,改革开放、革命对于解放生产力的关系,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判断实践的标准等问题,做了深刻的阐发。B、意义: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向新阶段⑵中共“十四大”(1992.10)A、明确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B、确立了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⑶中共“十五大”(1997.9)首次使用“邓小平理论”概念。规定邓小平理论是党的行动指南。5、意义: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标志着邓小平理论成熟并形成体系。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四)历史地位1、邓小平理论的科学内涵在新的历史时期,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建国以来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