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试题——常识部分、常识强化练习题:1.有关知识产权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在我国,知识产权是著作权.发现权.发明权和其他科技成果权以及专利权与商标权的名称B.知识产权的“知识”是指人的创造性的智力活动成果,这种成果无须具有为人所感知的客观形成C.“知识产权"是外来语D.“知道产权"概念.涵义由法律直接规定正确答案:B2.计算机的数据是指:()A.数字符号B.声音.图像符号C.文字符号D.信息的一种量化表示正确答案:D6.世界地球日是每年的:()A.4月22日B.12月1日C.3月12日D.5月1日正确答案:A8.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目标是()。A.实现依法治国B.坚持人民民主专政C.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D.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确答案:C10.现代行政决策组织体制中主要承担“断"的重要任务的系统是:()A.行政决策信息系统B.行政决策的中枢系统C.行政决策控制审批系统D.行政决策研究系统正确答案:A11.标志着北宋诗文革新运动最高成就的作家是:()A.王安石B.苏轼C.范仲淹D.欧阳修正确答案:B12.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和核心是()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B.坚持改革开放C.以经济建设为中心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正确答案:A13.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先的基本的观点是:()A.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观点B.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观点C.对立统一的观点D.实践观点正确答案:D14.()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A.一国两制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D.解决思想,实事求是正确答案:D15.精神文明建设要贯彻()的方针.A.重在建设的方针B.重在普及的方针C.重在提高的方针D.重在批评的方针正确答案:C16.以法律为准绳指的是()A.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B.以实体法为依据,不包括程序法C.以刑法.民法为准绳,不含行政法.经济法D.不包括法规正确答案:A17.决定论和非决定论的分歧在于:()A.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B.是否承认联系的普遍性C.是否承认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D.是否承认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和因果联系的客观普遍性正确答案:D18.以下关于行政指导的叙述中,哪一项是正确的?()A.具有法律强制力B.能够直接产生法律后果C.属于“积极行政”的范畴D.行政指导不需要对方的同意正确答案:C20.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A.质量互变规律B.对立统一规律C.否定之否定规律D.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正确答案:B司法类事业单位招聘考试部分试题答案及分析发布:事业招聘网发布时间:2010—08—21查看次数:1571、甲深夜潜入乙家行窃,发现留长发穿花布睡衣的乙正在睡觉,意图奸淫,便扑在乙身上强脱其衣。乙惊醒后大声喝问,甲发现乙是男人,慌忙逃跑被抓获.甲的行为【】。A、属于强奸预备B、属于强奸未遂C、属于强奸中止D、不构成强奸罪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象不能而导致的未遂。因事实认识错误,不可能达到既遂的未遂称为不能犯的未遂。其中对于犯罪对象的认识错误所导致的未遂是对象不能犯的未遂。甲误认为乙是妇女而意图强奸,发现乙是男人后逃跑,符合对象不能犯的未遂的特征,属于强奸未遂,B选项正确.不能因为甲发现乙是男人便不再继续强奸,就认定甲构成强奸中止,因为这是由于甲意志以外原因所致。2、犯罪未遂中的”犯罪未得逞”是指【】.A、犯罪结果没有发生B、犯罪行为没有实施完毕C、犯罪目的没有达到D、行为没有具备某种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犯罪未遂。判断犯罪既遂标准是构成要件说,即犯罪实行行为是否符合特定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凡符合特定犯罪构成全部要件的,即为既遂,否则即为犯罪未遂、犯罪预备、犯罪中止等犯罪未完成形态,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3、下列哪一种情形,尚不能认为是犯罪【】。A、甲打电话邀约其朋友李某一起去实施抢劫B、乙向其朋友赵某表示要杀掉仇人陈某C、丙为了盗窃张某家财产,毒死了张某家的看家犬D、丁为方便对刘某实施抢劫,对刘某的活动规律进行跟踪调查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犯意表示和犯罪预备行为的区别。犯意表示和犯罪预备的区别在上面已有论述,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