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春论文王文会(幼师)幼儿教育缺失的原因及预防摘要:幼儿教育是一门综合性非常强的学科,不仅要交他们学会自理能力而且要传授做人的基本文化素养和科学知识,此篇文章从幼儿教育的定义、必要性、及特征提出当前我国幼儿教育的现状问题,从而分析幼儿教育缺失的原因,提出解决完善幼儿教育的措施,使全国的婴幼儿都能够受到很好的教育。关键词:幼儿幼儿教育教育缺失亲子教育一、幼儿教育相关概念(一)幼儿教育的定义幼儿教育是一门综合性非常强的学科,主要指的是对3—6岁年龄阶段的幼儿在幼儿园、托儿所、家庭里面所实施的关于生活习惯、智力发育、素质培养等各方面的行为措施,从而从小培养他们做人的态度,养成优良的习惯、发现内在的兴趣、获得求知的方法,训练人生的基本技能所实施的教育,幼儿教育会给未来更高级的教育打下基础,所以良好的幼儿教育对每一个人来说都非常重要。(二)幼儿教育提出的必要性幼儿园是集体儿童场所,是幼儿学习生活的集体聚集地,幼儿园围绕工作目标,面向家长、幼儿、保教人员开展健康教育工作,不仅能提高家长的养育水平和幼儿园的保育水平,更重要的是能从小培养幼儿健康的生活观念,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幼儿教育是孩子最早接受的教育形式,因为幼儿的身体、心理特点,使得我们在实施幼儿教育的过程中,要通过保育和教育两者的有机结合,将幼儿教育贯穿于生活过程中。通过对幼儿教育的研究,我们得知:幼儿园等机构,需要为幼儿提供精彩、健康的生活与活动环境,从各个方面满足幼儿发展的需求。幼儿园在进行幼儿教育内容选择的时候,所选择的内容,要符合幼儿的兴趣和感知特点,所选的内容要有利于幼儿经验与视野的发展。幼儿教师在实施幼儿教育的过程中,要注重教育的动态化和教育对象的发展性,这就要求教师不断的提升自身的知识积累和教学方法的创新,以更为有效的教学策略,发展幼儿的知识积累和身心发展。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这在全社会引起巨大的反响。幼儿园作为社会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也需要和谐,让幼儿在和谐的阳光下快乐成长。有学者指出,“和”的主要精神就是要协调‘不同’,达到新的和谐统一使各个不同事物都能得到新的发展。所以社会要构建和谐,从幼儿做起,针对幼儿教育管理提出和谐的发展模式。(三)幼儿教育的基本特征1.学习按指令行动,生活自理能力增强3岁儿童的一个显著进步,就是逐渐摆脱自我中心,学习按指令行动,在成人的指导下,他们会自己学着拿勺子、自己洗手、会自己穿不用系鞋带的鞋子等形成许多日常生活,游戏和学习活动时所必须的生活自理能力。作为幼儿教育管理者应从孩子的这几方面着手,掌握孩子的需求,教育培养好孩子。2.行为明显受情绪支配儿童3岁基本上就进入了幼儿园,但他们仍然十分依恋父母,作为老师需要给他们以成人的微笑、拥抱、拍拍、摸摸等肌肤相亲的爱抚动作。而孩子们就会愿意和喜爱的老师接近,和他们在一起,孩子往往身体、情绪愉快,行动积极。3.好奇心强烈,培养求知欲儿童对周围世界很感兴趣,对新鲜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喜欢向成人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虽然这些问题十分肤浅,幼稚,但对他们的理智感,求知欲的发展有极大的启迪作用。比如拿到新玩具,会喜欢搬弄,更喜欢操作,喜欢问许多问题,这时候就要启发他们探索其中的奥妙。二、幼儿教育现状(一)农村幼儿教育现状农村的幼儿大多数都是留守儿童,他们的日常教育几乎为零,大多数都是父母在外打工,和祖父祖母共同生活着,有些甚至不认识自己的爸爸妈妈。而祖辈们又过份宠溺孙子、孙女,加上贫困,他们一般都会让孩子留在身边,而不送往村办的幼儿园或乡镇的托儿所。而且,由于城乡经济水平发展不平衡,农村的幼儿园设施简陋、师资不足、素质低、教育观念落后或幼儿园保教质量低下,学前教育发展迟缓。幼儿园缺乏必要的保洁,消毒设备,厨房卫生条件差,有的幼儿园甚至没有做到为每位幼儿配备单独使用的口杯,毛巾。安全、卫生防疫等健康教育方面的隐患很大。(二)城镇幼儿教育现状在城镇,独生子女占绝大多数。而社会对这一群体教育的重视已经从宏大关怀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