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鉴赏诗歌语言之炼字篇2趣味故事相传,苏东坡与苏小妹及诗友黄山谷一起论诗,互相题试。小妹说出:在“轻风、细柳、淡月、梅花”中,要哥哥从中各加一字,说出诗眼。苏东坡当即道:“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不料苏小妹却评之为“下品”。苏东坡认真地思索后,得意地说:“有了,‘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小妹微笑道:“好是好了,但仍不属上品。”一旁的黄山谷忍不住了,问道:“依小妹的高见呢?”苏小妹便念了起来:“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3学习目标•1.了解古代诗歌鉴赏中炼字型题型。•2.掌握古代诗歌鉴赏炼字型题型的分析方法及答题步骤。4何为炼字?所谓炼字,就是为了表达的需要,在用字遣词时进行精细的锤炼推敲和创造性的搭配,对字词进行艺术化加工,使所用的字词获得简练精美、形象生动、含蓄深刻的表达效果。5炼字1.动词2.形容词3.虚词(副词、介词等):副词方面,尤其要注意时间副词、程度副词、频率副词。4.数量词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5.叠词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6.拟声词关关雎鸠,在河之洲。7.颜色词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6设置问题形式P1311.这首诗某一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2.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好在哪里?)3.对某字进行赏析(或:简析某字的表达效果)。4.此诗有的版本是A,有的版本是B,你觉得这两个字哪个字更好?为什么?5.某字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6.请抓住诗歌中的某个字词谈谈作者是怎样营造意境的。……注意: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从语法现象、修辞、色彩、动静等方面来分析。7水槛遣心①杜甫去郭轩楹②敞,无村眺望赊③。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注]①此诗作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时期。②轩:长廊。楹:柱子。③赊:远。请赏析画线句中“出”和“斜”两字运用的妙处。例题分析答:(步骤一)“出”指鱼跃出水面,“斜”指燕子斜飞。(步骤二)分别刻画出微风细雨中鱼的活跃和燕的轻盈。(步骤三)鱼和燕的“动”与周围环境的“静”结合,烘托环境的幽静,烘托诗人闲适的心境。(或:鱼和燕的动态,表现春天生机勃勃的特别,抒发诗人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第一步明确指出该字,或指出哪个字更好。明确该字有没有构成语法现象,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释含义)第二步明确指出所运用的手法。展开联想和想象,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明手法,描景象)第三步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或在整体上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点意境,表感情,谈作用)8答题步骤:•第一步明确指出该字,或指出哪个字更好。明确该字有没有构成语法现象,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释含义)•第二步明确指出所运用的手法。展开联想和想象,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明手法,描景象)•第三步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或在整体上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点意境,表感情,谈作用)9这样写答案•答题示范:•该词意思是……{释含义},运用……手法,具体、形象、生动、传神地刻画了……形象(或:景色),描绘出了……的情状{明手法,描景象},烘托了……的意境,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点意境,表感情,谈作用}。10【2013.福建】送何遁山人归蜀[宋」梅尧臣春风入树绿,童稚望柴扉。远壑杜鹃响,前山蜀客归。到家逢社燕,下马浣征衣。终日自临水,应知已息机。请简要分析首句中“绿”的表达效果。【答案】“绿”是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吹绿的意思。“绿”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风吹绿林木的动态,表现了春风的活力,显示了春天的生机,增强了诗的韵味,表达了轻松愉悦的心情。11【2012安徽】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最爱东山晴后雪[宋]杨万里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最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请赏析“软红光里涌银山”中“软”、“涌”二字的妙处。【答案】“软”指柔软、温软,以触觉写视觉,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