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探究实验,说明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2、了解生物生存的环境条件。3、尝试设计实验方案,学会使用不同的方法处理相同的数据。(二)过程与方法1、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2、活动“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宇宙观。二、教学重点1.天体系统的层次及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2.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三、教学难点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四、教学准备课本插图和课件。五、教学过程【复习提问】1什么是生态因素?分为哪几类?2非生物因素有哪些?【引出课题】上节课我们安排了探究实验,请小组派代表介绍你组的实验情况【各组汇报】【讲述】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讲述通过同学们亲自动手实验,大家对环境影响生物这一点应该有了很深的理解,同时对探究实验也有了初步的认识,今天同学们多数探究了温度对霉菌的影响,课后咱们可以对湿度食品种类进行探讨。由于环境影响生物,所以生物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环境。依靠环境提供物质,能量,信息,条件……因而使生物对环境形成适应。下面请同学们根据平时的观察,举例说明;在同学们回答的基础上,教师进行补充。【讲述】生物学的生存发展不仅受环境的影响,反过来也会影响环境,请同学们根据经验举例说明。教师进行补充。为了使大家对此问题有更深的理解,我们做一个活动,“测量不同植被环境的空气温度和湿度”,请看书P18——19,按小组讨论,设计出探究活动方案并交流汇报。注意:1、实测不同地点的温度和湿度时干湿计放置的位置不同。2、每个实测地点要记录3个数据的平均数。3、实测地点要有对照(一般没有植被的裸地)4、以每组数据绘出曲线图。【小结】环境对生物的影响有利弊之分,但其结果都是使存活下来的生物更能适应环境,生物的生存也会影响环境,生物与环境是统一的有机整体。那么作为在自然界中有特殊地位的人类,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身。请同学们看书P19试分析沙漠化的原因。作业:查找有关生物学家的成长过程,研究成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