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实习》学习心得认知实习心得此次寒假中,我们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认知实习,初步了解了led灯的基本发光原理和其特点及相关技术。尤其是在蜃景光电公司的参观经历,让我惊叹于led灯阵列的美轮美奂,这使我对led技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作为这一周认知实习的反思,我作了以下一些小结。所谓的led是一种注入电致发光器件,俗名发光二极管。由Ⅲ~Ⅳ族化合物,如磷化镓(gap)、磷砷化镓(gaasp)等半导体制成。在外加电场作用下,电子与空穴的辐射复合而发生的电致作用将一部分能量转化为光能,即量子效应,而无辐射复合产生的晶格振荡将其余的能量转化为热能。人类最早于20世纪60年代初应用半导体p-n结发光原理制成led光源,当时所用的材料是gaasp,发红光(λ=650nm),在驱动电流为20毫安时,光通量只有千分之几个流明,相应的发光效率约0.1流明/瓦。70年代中期,引入元素in和n,使led产生绿光(λ=555nm),黄光(λ=590nm)和橙光(λ=610nm),光效也提高到1流明/瓦。到了80年代初,出现了gaalas的led光源,使得红色led的光效达到10流明/瓦。90年代初,发红光、黄光的gaalinp和发绿、蓝光的gainn两种新材料的开发成功,使led的光效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在2000年,前者做成的led在红、橙区(λ=615nm)的光效达到100流明/瓦,而后者制成的led在绿色区域(λp=530nm)的光效可以达到50流明/瓦。常见的发光二极管有阴、阳极杆及它们延长部分的引线架,杆的部分被封装在透明环氧树脂球内,封装容器内还有锲型支架和led芯片基本原理发光二极管的工作原理led发射的是自发辐射光(非相干光)。大多采用双异质结结构,把有源层夹在p型和n型限制层间,但没有光学谐振第1页共9页腔,故无阈值。led分为正面发光型和侧面发光型,侧面发光型led的驱动电流较大,输出光功率小,但光束发射角小,与光纤的耦合效率高,故入纤光功率比正面发光型led高。由于少数载流子在电场作用下能量增加,这些载流子在同质结或异质结区的注入与复合而产生的发光叫做结型电致发光(又称注入式电致发光)。概据这种发光现象制成的发光器件称为结型电致发光显示器件。用p-n结电致发光原理制成的发光二极管是在60年代末得到迅速发展的。led是注入式电致发光显示器件的典型。开启电压与材料有关,对于gaas是1.0v;gaas1-xpx、ga1-xalxas大致是1.5v;发红光的gp是1.8v,发绿光的gap是2.0v。反向击穿电压一般在-5v以上。lcd显示屏也叫液晶显示器,它是由不同部分组成的分层结构。主要由两块玻璃基板作骨架,其间均匀布满液晶材料,液晶层中的液滴都分布在细小的单元格结构中,上下两块玻璃基板上粘贴了相互垂直的两块偏振膜。lcd显示器的优点是:清晰度高、轻便、省电、便于携带、不易受干扰。缺点是:响应时间较长、有观看角度的限制。led具有发光效率高、节能、无污染、寿命长等优点,它将在家庭照明、隧道照明、车灯照明、路灯照明、医用无影灯照明、煤矿灯照明、交通灯、led显示屏等照明及显示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预计美国到2010年55%的白炽灯和荧光灯被半导体灯取代,2015年形成每年500亿美元的半导体照明产业市场。日本到2007年30%的白炽灯被置换为半导体照明灯。自发辐射情况下由于存在非辐射复全以及隧道电流在低电流密度下,m=1.3~1.5;在高电流密度下,扩散电流起支配作用,m≈1。led光源的特点电压。led使用低压电源,供电电压在6-24v之间,根据产品不同而异,所以它是一个比使用高压电源更安全的电源,特别适用于公共场所。效能:消耗能量较同光效的白炽灯减少80%适用性:很小,每个单元led小片是3-5mm的正方形,所第2页共9页以可以制备成各种形状的器件,并且适合于易变的环境稳定性:10万小时,光衰为初始的50%响应时间:其白炽灯的响应时间为毫秒级,led灯的响应时间为纳秒级对环境污染:无有害金属汞颜色。改变电流可以变色,发光二极管方便地通过化学修饰方法,调整材料的能带结构和带隙,实现红黄绿兰橙多色发光。如小电流时为红色的led,随着电流的增加,可以依次变为橙色,黄色,最后为绿色价格。led的价格比较昂贵,较之于白炽灯,几只led的价格就可以与一只白炽灯的价格相当,而通常每组信号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