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经济学的起源》学习心得3是是非非说分工——《经济社会的起源》学习心得最近,认真阅读了罗伯特o海尔布罗纳和威廉o米尔博格合著,李陈华和许敏兰翻译的《经济社会的起源》(themakingofeconomicsociety)(第十三版)(后文简称“书中”)。该书结合世界(主要是欧洲、美国、前苏联、中国)的经济史,阐述了人类经济社会的起源和发展,重点分析了市场运行的经济。细心读来,酣畅淋漓,获益匪浅,启发良多。由于篇幅所限,就说说分工的是是非非。一、为什么要说分工假设一个人完全自给自足,就不用货币、不用交易、不用担心各种质量问题、信用危机等,没有书中所说的“个人与社会”、“生产与分配”等基本经济问题。这种简单、直接的经济社会并不存在,但原始社会的部落、族群,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书中的“古代的经济组织”还是比较接近这种状态。书中的“前市场经济”也分工不复杂,整个经济社会也简单,以至于没有“经济学”这门学科。在没有分工的情况下,生产资料的所以权和生产、分配、消费三个环节是统一在一起的,统一于某个人或者某个小群体。后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分工的出现,生产资料所有权和劳动者分离了,生产、分配、消费三个环节分离了,需要协调经济社会的运转了,出现了剩余价值、交易成本,出现了传统、命令、市场等经济社会运转方式。可见,分工是当今经济社会普遍存在的客观事实,1也是对其进行解读的钥匙。二、分工的发展过程分工分为自然分工和社会分工。自然分工是基于性别、天赋、自然因素等差别的分工。例如南稻北粟、男耕女织等。社会分工是随着生产的发展在自然分工的基础上产生的分工,人类历史上经历了3次大的社会分工,第1次是农业和畜牧业的分离,形成了专门从事农业或牧业的劳动者;第2次是手工业第1页共5页和农业的分离,出现了专门的工匠和独立的手工业者;第3次是商业的出现,产生了专门从事商业活动的商人。现在分工越来越细了,从产业的分工到产业内的分工,再到价值链的分工。一件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装配、销售服务等环节可能由不同地区的不同企业完成,出现了书中的“外包”。例如iphone手机由apple公司研发设计、由富士康公司等生产装配,销售和售后服务由销售渠道商和售后服务商完成。伴随着社会分工的精细,人的分工也日趋专业。在古代,一个知识分子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琴棋书画,经史子集,诗词歌赋都得有所涉猎,最好做到文武兼备、出将入相,如周亚夫、诸葛亮等。现在,专业分工很细,大多数人一辈子只学一个专业,从事一种工作,所谓的专业人才。三、为什么会出现分工书中认为,“经济生活货币化”、“市场需求的作用”等是“变革的前提”,“行商”、“城市化”、“十字军东征”、“国家权力的增长”等是“变革的力量”。作者结合历史事件分析了分工的出现,从理论上分析,某人或某单位(地域)参与分工,就会出现有的产品(或服务)2有余,有的不足,就需要互通有无,也就是需要交易。交易需要搜寻成本、信息成本、议价成本、决策成本、监督成本等成本。因此分工的出现(即交易的发生),必须分工带来的好处大于分工带来的坏处(即交易的成本)。因此,交易成本的降低和分工带来的好处的增加促进了分工的出现。一方面交易成本的降低。科斯(coase,r.h)认为,交易成本(transactioncosts)指达成一笔交易所要花费的成本,也指买卖过程中所花费的全部时间和货币成本。包括传播信息、广告、与市场有关的运输以及谈判、协商、签约、合约执行的监督等活动所花费的成本。交通的改善、货币的出现、人口的聚集、社会治理的规范等都促进了交易成本的降低。从古代的丝绸之路,到现在的国际贸易,都得益于交易成本的降低。例如国际贸易的开展,必须有便利的交通、相互承认的货币、统一的贸易准则等条件。目前的,互联网(internet)的出现,为信息的传播、搜寻、交易的议价、监督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第2页共5页减低了交易成本,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如中国的京东、阿里巴巴就是典型。另一方面分工带来的好处的增加。对于分工带来的好处,亚当·斯密(adamsmith)在《国富论》中有论述,:第一,劳动者的技巧因专业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