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物细无声——浅谈以“心”换“心”的班级管理艺术管好学校,校长是中心人物;管好班级,班主任是核心人物。作为新时代的班主任,自身不仅应该具备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而且还要有较高的管理水平。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所以,我觉得每一个出色的班主任应该是个有“心”之人,更是个用“心”之人。他们不该以冰冷的管理换取学生苍白的分数,而应以真挚的情感换取学生缤纷的世界,这就是笔者所认为的以“心”换“心”的班级管理艺术。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用老师的虚心换取学生的敬心教师应该拥有虚怀若谷之心,经常和学生进行“交心”,并且学会倾听。当年班上有个学生,整天调皮捣蛋,全班学生都讨厌他,甚至家长都联名要求将他“请”出教室。转眼已进入高三,师长们为此心急如焚。我作为班主任决定跟他好好交流一下,首先问他为什么在别人反感下仍无动于衷?他说自己反正是公认的差生,有种被歧视的感觉,家长也不理解他,从不愿听他的想法,所以他就“破罐子破摔”。在感到失望之时,我觉得应先把一大兜的批评之语放在一边,放下身子继续虚心倾听完他的想法。整个谈话期间,我基本上是个忠实的听众。讲得有道理的,我就点头称许;说的无理的,我则侧面示意。其实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渴望被理解,渴望被尊重,渴望能得到他人肯定的。这次谈话共有两个小时,我只讲20分钟左右,却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也许他觉得我能虚心倾听,没有轻视和奚落他,是最尊重他的人,自己就渐渐地进入了高三的奋斗状态,最后顺利考入高校。二、用老师的爱心换取学生的雄心爱是人类最伟大的情感,生活中的绚丽也因为有爱在闪光。在教育中,爱便是教育的灵魂和生命,给予学生最无私的师爱,其实就是给予一股巨大的力量,有助于触动他们心灵,挖掘他们潜力,唤醒他们雄心。第一年做班主任时,班上碰到个男生在炎炎夏日仍穿长袖衬衫,很是纳闷。经过调查我才得知他的家境并不好父母都已年迈,且在农村务农,供孩子到城里读书也实属不易。当时我自己工资也不高,但我还是瞒着家人偷偷地给他买了两件短袖T恤和一些学习资料。夜自修结束后,同学们都走了,当我将准备的“礼物”放到孩子面前时,他是惊诧不已。因为性格内向,不善言辞,他就把所有的感激都化作了学习上的动力,像发了疯似地学习。可能是我“慈母”般的关爱激发了他的斗志,感染了他的情怀,现今他也成为一名优秀教师。三、用老师的耐心换取学生的信心耐心就是制胜的“法宝”,班主任应学会打“持久战”。高二是承上启下的一年,也是学生成绩的分水岭,这时班级学生会出现两极分化:优秀生积极、自信的心理不断得到强化,学习兴趣进升为乐趣,学习已成为自觉的行为,并不断收获成功的喜悦;后劲生则是让灰心、自卑甚至害怕等心理渐渐固化,他们开始对学习失去信心,甚至有些学生开始“糟蹋”自己。这时候,最需要的就是班主任的耐心开导,应“偏爱”这些学生,帮助他们重拾信心,再次振作。班上的谢某虽然成绩不是太好,平时也喜欢看看小说,打打游戏,上课睡睡觉,但是他人品不错从不打扰别人学习,还相当乐于助人,愿意把班里脏活累活包揽。他的这个闪光点大家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就不知如何在学习上拉他一把。在他做好事后,我都会在课上表扬激励他,课后又耐心开导他,让他渐渐感觉到成绩不是老师衡量学生的唯一尺度,自己也是个可塑之人。教师的耐心是滴滴甘露,她可唤醒学生枯萎的心灵;教师的耐心是融融春风,她可消融学生冰冷的感情。只要教师能以足够的耐心去教导每位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是你心中的一颗星。四、用老师的精心换取学生的静心1.精心布置班级环境。教室是学生生活的空间,学习的场所。教室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主要窗口,同时又是班级特色的展示平台。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精心布置的教室一直是严肃庄重、幽雅美观的,既有和谐温馨之感,更有浓郁的文化气息。2.精心制定管理策略。教师要依托班委制定出一整套科学系统的、全面可行的“班级公约”(涵盖思想修养、学习生活、遵章守纪等多个方面);再次,让学生互相督促,进行量化考核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