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出版社八年级(下册)畅言教育《鱼,我所欲也》教学设计巢湖市柘皋中学葛庆国老师《鱼我所欲也》,选自《孟子》。孟子主张人性善,本文从这种理论出发,开篇用鱼与熊掌的比喻引出生与义不可得兼时应当舍生而取义的道理,接着从正反两个方面对论点进行正反对比论证,最后进一步指出人人都有向善之心;第二段结合当时的社会现实从正反两个方面举例论证保持本心的重要性,赋予了舍生取义以广泛的现实内涵,使这个道理更令人信服,再次论证了舍生取义这一论点。【知识与能力目标】1.积累文言文词汇;2.学会本文的论证方法,理清论证过程;3.品味《孟子》散文的语言风格。【过程与方法目标】用心用情服务教育◆教材分析◆教学目标长春出版社八年级(下册)畅言教育1.让学生们学会在反复诵读和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文言文背诵的方法;2.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讨论作者是怎样提出论点展开论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理解“义”的真正含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教学重点】找出本文的论证方法,理清论证过程。【教学难点】理解孟子所提倡的舍生取义的现实内涵。制作课件;布置预习任务。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孟子(约前372一前289),名轲,邹(今山东邹县)人。受业于孔子之孙孔假的门人,是孔子之后战国中期儒家学派最有权威的代表人物。他曾游梁,说惠王,不能用;乃见齐宣王,为客卿。宣王对他很客气,可是也始终不用。于是孟子归而述孔子之意,教授弟子孟子死后,门人万章、公孙丑等记其言行,为《孟子》七篇。《孟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义”,是孔子思想的发展。其散文气势充沛,感情强烈,富于鼓动性;善于运用譬喻来陈说事理,辩论是非,既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又增强了说服力。《鱼我所欲也》一文就较好地体现了这些特点。二、整体感知1.默读课文,对照注释扫除语音障碍。2.请两名学生朗读课文的两个小节,读后请其他学生指出读错的字词。3.教师运用投影将本课中的生字、词打出,全班齐读(或指名读)。4.齐读全文。用心用情服务教育◆教学重难点◆◆课前准备◆◆教学过程长春出版社八年级(下册)畅言教育5.学生自读课文,参考注释理解文章大意,有不懂之处(字、句)可以勾划出来,准备进行质疑;有特别欣赏的语句也请勾划下来,准备进行交流。6.请两三名学生说说这篇文章的大概意思(不要求字字落实)。三、分步品味1.质疑及交流。前面我们说过,《孟子》的文章特点是气势充沛,感情强烈,富于鼓动性,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通过刚才的整体感知,同学们一定有所感受。那么这篇文章所要论证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呢?参考答案: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2.齐读课文。3.读后让学生进行自由质疑或说说文中有哪些出彩的句子。4.教师提问:文中两次提到“心”,在第一节中说:“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在文章最后又说:“此之谓失其本心。”句中“是心”、“本心”各指什么?请依据原文回答。参考答案:“本心”就是能够做到“舍生取义”的心,“是心”就是“这样的心”,其义与“本心”相同。四、课堂小结在人生面临抉择时,应当具备怎样的价值标准?孟子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应当摒弃自私自利之心,将正义、道义放在首位。第二课时一、复习所学内容1.抽查朗读情况。2.用媒体出示字词,检查对字词的理解。或者由学生相互出题,考查对字词及语句的理解情况。二、朗读训练,体会文意1.分组朗读文中的排比句和对偶句,欣赏整齐而又有变化的甸式美;尝试删除某个句子,而后再读,体会文章论说的气势;进行演讲式背诵,感受其表达效果。2.跳读课文,找出为论证中心论点,作者使用了哪些不同的论证方法,并思考本文作者的写作意图。用心用情服务教育长春出版社八年级(下册)畅言教育明确:①论证方法:道理论证(第一节)、举例论证(第二节)。②作者的写作意图:赞颂在面临人生的抉择时,将正义放在首位,而摒弃利己私心的做法。3.齐读全文。三、课堂练习1.速读课文第二节,说说本节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论证在面临人生的抉择时应将正义放在首位的。2.对比阅读以下几则材料,联系课文说说它们各自表现出了怎样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