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语言更有魅力扬中市实验小学李欣徽新课程标准倡导任务型教学模式,即强调英语课程要以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知识为出发点,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和交流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培养学生用英语交际的能力。因此教师要依据课程的总体目标结合教学内容根据不同的学生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在课堂上努力营造轻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巧妙启迪学生的思维,使课堂真正成为师生互动、生机盎然的舞台。时间飞逝,转眼我在小学英语教师岗位上锻炼了一年半了。在小学阶段开设英语课,其实对教师来说也算是一个小小的挑战。小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意识还不够,态度也不够端正,加上较少的课时量,所以怎样在为数不多的英语课堂里让学生感受到英语的魅力是每一个小学英语教师必须去考虑的问题。我今天主要谈谈教学语言对课堂教学的作用。变“YouaskandIanswer”为“Askyourpartners”好多英语课上,老师们都在想办法让孩子们主动开口说英语,特别是在教了一个新的句型后,大多会采用“Workinpairs”的操练方法,甚至直接采用“YouaskandIanswer”,与老师直接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可以这样说,这种方法在好多时候都是失败的,孩子们真正敢于、乐于、积极于对话操练的少之又少。后来我要求孩子们“Askoneofyourgoodfriends”,意想不到的热烈迅速在课堂蔓延:或者是一种真心朋友间的问候,教室里涌动着互相传递的温馨;或者是一种故意作弄式的调侃,好几位孩子都邀请同一位进行对话;或者是一种平等之极的宣泄,居然主动与老师对话,甚至“刁难”老师……课堂上流淌着孩子们自然、和谐地运用英语交流的乐章。变“Loudly,please”为“听,她/他说的多响亮”的精彩当教师遇到声音小的同学回答问题时,总是不停地重复提醒“Loudly,please”。一般来说,这再正常不过了,合情合理。可是很多情况下,这种做法起不到效果。上一周我出去上课,授课对象为5年级学生。该班学生基础知识牢固,接受能力也强,可是最大的问题就是不爱举手,不爱主动回答问题。我通过讲一些幽默的话语,运用大量鼓励性语言,尤其强调“听,他/她说的多响亮”,慢慢地,学生的反应强烈起来,声音越来越响亮,我也越上越带劲,课堂氛围也渐入佳境。多用“bodylanguage”在小学英语课堂上,要做到少说母语这个要求很难,但是也不能因为这个原因,全堂用母语,这样就破坏了语言环境的重要性。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可以适当地运用一些“bodylanguage”,这样既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也能引导学生去猜这些英语的意思,慢慢地,学生就会习惯这种语言环境。久而久之,一些常用的英语就会被学生接受了。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探究性学习,渴望更多精彩的回答从学生嘴里表达出来,也渴望更多课堂教学的动人场景在学生身上表现出来。因此,教师要采用“诱思探究”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发现、归纳和实践等方法,学习语言知识,感悟语言功能。于是,教师要“变教为诱”,行走在简单与深刻之间;学生要“变学为思”,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之中。只有这样,才能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学会提问,学会思考,学会合作。探究性学习以问题为载体,以任务为驱动,以训练为主线,以思维为主攻,其核心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接受型的被动学习为探究型的自主学习。因此教师首先要创设探究的情景,建立探究的氛围,确立以思考为内涵,以探究为目标的定向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创新,在实践中体会,在合作中增知其次,任务的设计要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学习的乐趣。第三教师要留给学生思维的时空,切莫简单地、直白地告诉学生结果,而应让他们自己去归纳,去总结,并感悟出教师所期待的结果。总之,教师要根据教材的知识特点和学生的认识水平,恰当地把教材划分为层层递进的若干问题,从而引发学生主动地去探索研究,得出结论,总结规律,使学生获取英语知识及语言运用能力,能够创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使教学有声有色,从而激发学生对英语的浓厚兴趣,产生无穷的学习动力,最大限度地促使学生由知识型向能力型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