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初中生心智发展与美术学习的关系【内容摘要】美术教学中如何寻找到有效的针对初中生有应对性地教育教学方法,本文试图从初中生的身心和智力发展的特殊阶段来阐述美术学习的特点。青少年的心理发展是处在一个半成熟半幼稚的时期,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等种种错综复杂的矛盾;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为我们的教学指明了方向;罗恩菲尔德告诉我们美术教育应该按照其发展的阶段及年龄特征,为他们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并让他们自由自在地进行自我表现。【关键词】初中生身心智力美术学习如何有“针对性地”而不是“应该性地”选择、设计美术教学内容?首先教师必须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青少年的心智成长规律有所了解,进而在具体的教学过程、教育对象身上,设计出应对性地具体的教学方法与策略。下面从青少年的身心、智力发展特点谈与美术学习的关系。1、人的身心发展跟其他事物的发展一样,是一个不断矛盾统一、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各个年龄阶段都有各自的发展特点。生理的成熟是一个人身心发展的生理基础,当一个人的身心特点发展到一定时期或一定程度,就会发生质的变化,表现出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初中阶段的学生称少年期,也称写实后期,年龄从12岁至15岁。少年期是从儿童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既不同于儿童,又不同于成年,生理上迅速成长,心理方面表现出半幼稚半成熟的状态。求知欲特别强烈,是发挥聪明才智,积极向上的时期。但是,在人生道路上,他们处于向独立社会成员(成人)过渡的时期,心理学家称之为心理上的“断乳期”。这一时期,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等种种错综复杂的矛盾,这就增加了青少年自我认识以及在教育上的困难。2、智力发展的一般规律是随着个体年龄的增长,智力发展的速度是不均衡的。个体发展的早期、即婴幼儿时期智力发展最快,以后逐渐减速。早在20年代,平特纳(R.Pintner)的研究表明,从出生到5岁智力发展最快,5—10岁的智力发展速度虽不如5岁以前,但仍有很大的增长,10一15岁的智力发展速度减慢,14—16岁以后智力发展成熟,与以前相比看不出明显变化。布鲁姆(B.s.Bloom)的研开认为,如果以17岁时的智力水平为100的话,那么儿童从出生到4岁已发展为50,4—8岁又获得30,最后从8—12岁获得余下的20。个体的智力发展不是单调递增的。12、13岁是智力和个性发展的关键年龄。整个青春中期,抽象逻辑思维占优势地位,智力的深刻性不断发展,青春后期出现了理论思维和辩证思维,学生智力发展达到较高水平。16、17岁是智力发展的成熟期。智力先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到一定年龄时,智力趋于停滞,并保持较长时期的稳定;而后又随年龄增长而下降。韦克斯勒在编制成人智力量表时,对1700人进行的测试结果分析,发现20一34岁为智力发展的高峰,以后缓慢下降,60岁以后迅速下降。世界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加德纳认为人类在生存中表现出相对独立的八种基本智能,指出多元智能的组合形式是千差万别的,从而形成了人的不同特质,正是“通过这些智能的不同组合,创造出了人类能力的多样性”。但是,他还指出“对于每一种智能来说,人类都具有一定的基本能力”①。这就是说,尽管人初中各年级课件教案习题汇总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的潜能千差万别,但是,都具有开发的—定可能性。他甚至预言,“每个孩子都是一个潜在的天才儿童,只是经常表现为不同的方式”,“对于一个孩子的发展最重要、最有用的教育方法是帮助他寻找到一个他的才能可以尽情施展的地方,在那里他可以满意而能干,我们完全没有重视到这—点。所以教学中,应努力适应学生不同的智能结构,使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开发。3、著名的美国美术教育家罗恩菲尔德(V.Lowenfeld)把儿童美术发展分为六个阶段。分别是:①涂鸦期(2—4岁)、②前图式期(4—7岁)、③图式期(7-9岁)、④写实萌芽阶段(9—11岁)、⑤拟写实阶段(11、12-14、15岁)、⑥青少年艺术阶段(15—17岁)。初中生处于第五个阶段即拟写实阶段,这一阶段儿童的绘画从自发的活动过渡到理性的活动。在绘画时,力图逼真地表现事物形象,但并不十分逼真和完整。画面中出现明暗透视,且能根据远近和心境来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