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习是学生课前的一种自主认知活动,是自觉运用所学知识和能力对新授知识预先进行了解、质疑、思考的求知过程。学生坚持课前预习,并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将有利于提高听课效率和自学能力,有利于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下面谈谈我在教学《背影》时设计的预习作业。一基础知识1了解作家与写作背景。意图:通过对写作背景的了解,更能明白文章的主旨及体会字里行间透露的作者长大后对父爱的理解,对自己当初行为的自责与愧疚之情。2朗读课文,划出文中你认为在读音、字形及词义的掌握上有困难的词语,并查字典解决。意图:扫除字词障碍,积累词语,为句子的品读做好准备。二内容梳理1“背影”在文章中出现了四次,每次的情况有所不同,感情也有所不同。请把其中包含的感情写在横线上。(1)开篇点题“背影”,是一种__________的感情气氛笼罩全文。(2)在车站送别的场面中出现“背影”是表现了父亲爱儿子的_________感情。(3)父亲和儿子告别后,儿子望着父亲的“背影”是表达_________的感情。(4)在泪光中再次出现“背影”是表达___________的感情。2根据课文内容补充下面表格四次流泪具体情景情感第一次:见父亲父亲的差使交卸,祖母去世,家中满院狼藉。悲哀意图:以课题为切入口,通过抓“四次背影”与“四次流泪”,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的脉络与作者的情感变化,明白这样写的好处。3全文以()为主线,组织了全篇结构。文章通过写我与()的故事,写出我对父亲由不理解到()的变化过程,表现了()的()之情。意图:借助提示,了解课文的行文线索与中心思想,为进一步品读课文关键语句作铺垫。三品读语句1找出文中感动你的语句,进行品析。(任选两处做批注)提示:(1)品语言(2)品背影(3)品行为(父亲和我的行为对比)意图:借助提示,从不同的角度读出父亲对儿子深沉而真挚的爱,体会作者平实自然的语言下充实而饱满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