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二、教材分析中华民族在20世纪走过了一条漫长而又曲折的道路,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变。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巨变,是中国近代化艰难起步进程中的重要环节。它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从这个意义上说,可以把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看做是辛亥革命的继续和发展,看做是它最终结出的硕果。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三、学情分析初二学生,对知识层次的东西已基本上能自己解决,像“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知道武昌起义”这个要求,学生能利用教科书,提取教科书中提供的各种历史信息,学会自主学习。而对于“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这个第三层次的目标,则必须通过课外查找资料、在课堂上进行小组探究的方式去实现。因此,在实施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学习小组的解说、讨论活动,培养学生交流学习体会、合作学习的习惯和良好的学习品质。导入新课每逢新中国的重大节日或隆重庆典,天安门广场都要摆放孙中山的巨幅画像。这幅6.18米、宽5.24米、重约1吨的巨幅画像是依据孙中山20世纪20年代摄于上海的照片绘制的。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半个世纪,这一形式一直保持了下来,并且还将继续下去。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三、中华民国的成立1.时间:1912年1月1日2.地点:南京3.领导者:孙中山被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4.措施:发布了一系列政治、经济和社会改革的法令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上海南京路上悬挂五色旗庆祝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中华民国的成立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的原因是什么?从中吸取哪些教训?2.民国纪念和公元纪年的方法是怎样的?课堂探究课堂小结课堂探究答案:1.原因: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没有广泛发动群众。教训: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行不通。•2.民国纪年是从中华民国成立的这一年开始计算,即以1912年作为民国元年。公元纪年是以传说中的耶稣出生的这一年作为公元元年,民国元年与公元元年相差1911年。如民国八年即公元1919年。民国纪年自1912年起至1949年止,新中国成立后,采用公元纪年,不再使用民国纪年。•1.1912年1月1日晚,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的典礼在南京隆重举行。狮子山炮台鸣放礼炮108响,宣告(C)•A.新中国成立B.国民政府垮台•C.中华民国成立D.南京获得解放•2.某班同学拟举办辛亥革命l0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活动的主题分别确立为“构想共和”“浴血共和”“缔造共和”“维护共和”。以“缔造共和”为主题的纪念活动最应该选择在•(D)•A.东京B.武昌C.广州D.南京•3.它首次在中国大地宣告国家主权属于人民,……国会政治、政党政治、舆论监督政府等民权政治,变人治为法治的尝试由此正式开端。替代文中“它”最恰当的是(C)•A.中国同盟会B.武昌起义•C.中华民国D.中华苏维埃共和国•4.1912年2月12日,在袁世凯软硬兼施的逼迫下,哪一皇帝下诏退位。清朝260多年的统治结束。(B)•A.光绪帝B.宣统帝•C.慈溪太后D.咸丰帝•5.下列关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说法错误的是(B)•A.1912年颁布的•B.袁世凯颁布•C.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宪法的性质•D.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当堂检测6.《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及请愿、考试、选举、参政等自由和权利;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国家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行使行政权并负责任,司法独立等。请回答:(1)上述文献叫什么名称?机构是什么?颁布人是谁?(2)上述文献规定中华民国实行哪种政体形式?文献体现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哪些基本原则?答案:(1)名称:中华民中华临时约法;机构:临时参仪院;人物:孙中山。(2)政体:责任内阁制,原则:主权在民,民族平等,三权分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