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苏教版一语教材分析1VIP免费

苏教版一语教材分析1_第1页
1/11
苏教版一语教材分析1_第2页
2/11
苏教版一语教材分析1_第3页
3/11
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培训清镇市红枫二小:朱晓梅各位老师,刚才我们两位老师对新课标及教材前两个部分“培养良好学习习惯”、“汉语拼音”做了详细而独特的解读。现在我就苏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其余三个内容进行一一的剖析。一、识字与写字我们都知道,识字是读写的基础,识字太少,读书、写话必将遇到很大困难。怎样做到既增加识字量,又不致增加孩子的课业负担呢?“标准”提出的“多认少写”是符合学龄前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的。儿童识字负担重,不是重在“识”上,而是重在“写”上。小学生手部的小肌肉还不够发达,写字既缓慢又很吃力,相对来说多识少写就要轻松得多。所以,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在编写“识字与写字”时,采用了符合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的“识写分流”、“多认少写”的做法,确定了识字与写字教学的目标。(一)识字与写字教学的目标定位。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2.准确认读335个生字,其中要求写的只有129个。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4.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5.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学习独立识字。(二)识字与写字的编写体例课程标准还提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为了夯实基础,确保重点,本册教材在内容安排上采用了三种形式。第一种是“认一认”。本册选编了80个基本字(主要是独体字和部首字),16个一组,分别安排在汉语拼音的五个单元后。每个字均配以图画和拼音。这样将识字与拼音交叉安排,打破了一个多月只学拼音的单调局面,而且,让学生在识字的同时巩固了拼读的能力,又在拼读的同时强化了生字的字音,可以收到拼、识相互促进的协同效应。另外,这样安排还为以后的识字和写字提供了便利。比如,“认一认1”学了“口”字,后来识写“向、可、叶、问”就方便得多。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千万不能拔高要求,学生能够“认一认”即可。第二种是安排“识字”课文,集中识字。6篇“识字”课文分为两个单元。除第1篇古诗《一去二三里》外,其余5篇都是“词串”,每课围绕一个中心内容,将12个词语组成韵语,并配以相应的图画,让学生图文对照,反复诵读,不仅识了字,理解了词语,而且认识了事物,受到了美的熏陶。第三种是在阅读“课文”里随课文识字。本册共有阅读“课文”14篇,有6篇是以儿歌为主体的诗歌,其余的都是童话或儿童故事。这14篇阅读课文既是深受学生喜爱的阅读材料,也是一个个很好的识字教学的语言环境。以上两种形式共20篇课文中,让学生认识255个常用字,其中要求会写的129个,同时,学会27种汉字笔画名称。(三)“认一认”的编写体例、意图与教学建议⑴“认一认”的编写体例与特点:每一个字分三部分呈现:最上面是一幅这个字的实物图画,中间是标示该字读音的音节,下面是与图、音节相对应的汉字。这样编排的三大优势:第一、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向孩子们揭示了符号(即文字)与对应实物间的内在联系;第二、充分利用了学生的“前期经验”,为学习较为抽象的文字符号铺平了道路。第三、将声音、图像、语义、符号巧妙地整合为一体。脑科学的研究成果告诉我们:人的大脑拥有对韵文、韵语善于记忆的特性。课本将这部分生字依照押韵合辙的格局,编成了四字韵语。而韵语琅琅上口,便于诵读。因此,本枯燥无味的“识字”就会变得简单易行、生动有趣。(2)“认一认”的编写意图:满足低年级儿童识字的心理需求,一年级是孩子成长的起点,初次接触到语文课本,会使他们产生新鲜感,产生热切的学习渴望。大量的观察和调查表明:在儿童的学前生活中,他们已经通过各种渠道或多或少地认识了一些汉字。因此,孩子们已经有了一些识字的“前期经验”。就学习汉字与学习汉语拼音两者相比而言,他们对学习汉字兴趣更浓。为儿童以后更好地识字奠定良好的基础。循序渐进是一条重要的教学原则。让小学生尽早掌握那些最基本的常用字,无论是对今后的识字、写字,还是理解字义和查字典、词典都是不可或缺的铺垫和前提条件。教材采取提前与...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苏教版一语教材分析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