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优异的成绩向党的生日献礼中国共产党是一个诞生于艰苦环境中的政党,正因为此,关于她的所有都充满了神秘,为很多人所向往。党生日的确定尤为众人所关注。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党的生日是不确定的,直到20世纪70年代,才有党史工作者考证出来。那是在1938年的一个夏天,有位领导同志提出了党的生日问题,据参加过中共一大的毛泽东和董必武回忆,是一个炎热的天气,大概在7月。因时间久远,无法精确考证,于是就把7月1日定为党的生日。党的生日不同于自然赋予我们的个人生日,她是所有中国人统一的政治生日。每到党的生日临近的时候,全国各行各业都积极筹备,为党的生日献礼。江泽民在一次会见科技工作者时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深感责任深重。更应该脚踏实地,全心工作,以培养优秀人才为己任,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向党致敬。参加工作半年多以来,在众位领导、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仍有很多地方要提高。主要有以下两方面。其一,师德修养的增进。《大学》开篇就指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止於至善”。(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这就告诉我们,教育的目标要以道德为重。身为一名教师,只有自己品德磊落光明,才能够言传身教于自己的学生。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理想、原则、信念、兴趣、好恶、伦理、道德等方面的准则在教师的言行上取得和谐一致,这就是吸引青少年心灵的火花。”教师的良好品质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发展有着很强的感召力,它不仅影响一个人的学生时代,还可能影响他们的一生,我们肩负着培养好青年一代的崇高使命,应重视修养,把自己修养成为一个值得推崇的楷模。其二,注重知识的补充。大教育家孔子把知、仁、勇作为君子应具有的三种品德,指出“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作为教育工作者,尤其要注重知识的补充,它不仅是自身成长的需要,更是职业的基本诉求。在信息时代的今天,不能仅仅满足于“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而是“要有活水。”不仅要精通专业知识,同时也要具备更广博的文化科技知识。只有具备了雄厚的专业知识,才能综合运用和讲解这些知识。而广博的知识可以使我们在教学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做到深入浅出、收放自如。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广大学生旺盛的求职欲望,进而增加教师的威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党的生日到来之际,不但老师要潜心工作,向党致敬。同学们刻苦学习更是对党生日最诚意的祝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学记》载:“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化民成俗,其必有学”,阐明了教育对于一个国家的功用:培养国家需要的人才;形成良好道德风尚。这对于当今教育仍不失其借鉴意义。就要求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注意品德和知识两方面的学习。古人为我们进行这两方面学习提出了宝贵建议。如孔子说:“好仁不好学,其弊也愚”,“仁者安仁,智者利仁”,“未知,焉得仁?”这段话告诉我们:教育首先是道德教育,其次才是知识教育。德育要通过智育来进行,智育主要也是为德育服务,德育与智育之间存在着相互统一的关系。此外,还要端正学习态度。《尚书-说命》谈到学生对学习应取的态度是:敬重自己的所学之道,谦逊地对待学业,抓紧时间认真高效地学习,这样,学习的目的就能够达到。《礼记.学记》中说要精心地、持之以恒地跟随老师学习,深人地下功夫,才能把老师的学问学到手。反之,则只能学到一点皮毛,或者搞坏了自己的学习习惯,导致一事无成。它认为学习中的不良思想在萌芽之前就应禁止,在学习的最佳年龄内要下功夫钻研,并根据自己的年龄和特点循序渐进,适时地与人交流切磋,不与不爱学习的人交友,专心学习,尊重老师,这六条做到了,学业就会大有所成。老师们,同学们!在党的时日到来之际,让我们师生协力,与知识互动,在教育的战线上,用科学的力量为党的生日献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