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舟唱晚课堂实录一、营造氛围,组织教学1.教师播放民乐合奏《喜洋洋》引导学生律动着进教室。2.用上节课所学歌曲《清晨》旋律加入自编歌词组成《问候歌》向学生问好。设计意图:通过播放富有传统韵味的欢快曲调,营造学习传统器乐曲的轻松快乐氛围,律动使学生更加专注于音乐活动。同时,自编问候歌即复习了上节课所学旋律同时启发学生对歌词的创编。二、欢乐聆听,激趣导入1.教师用多媒体播放古筝独奏曲《春到湘江》,并设问。师:同学们知道乐曲是用什用么乐器演奏的吗?生:古筝。师:你们的耳朵还真厉害,能分辨出古筝的音色。是的这首《春到湘江》的确是古筝演奏的。自古以来古筝以其特有的美妙音色、浓厚韵味征服了无数的听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近代筝曲《渔舟唱晚》。3.教师用多媒体播放图片和课题。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以师生问答的形式进行互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三、整体聆听、听乐作画1.播放乐曲让学生聆听,让学生对乐曲的情绪内涵有一个整体了解,并引导学生一边听一边在脑中想象画面。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仔细聆听。一边听一边以想象力为彩笔在脑海犁画一幅符合音乐情绪的图画。2.播放完毕,师生互动。师:多么美妙的音乐,多么生动的画面啊!聪明的你画出来了吗?生A:是。生B:没有,画不出来。师:有的同学画出来了,有些同学画不出来,接下来老师给你们一个小小的提示,画出来的同学可以对比一下,画不出来的同学跟着老师的提示再画一画3.教师播放第一段音乐,师生交流互动。师:同学们闭上眼睛跟随着老师一起欢乐聆听,用心作画——夕阳渐渐西沉,余辉尽染,水天一色,微风轻抚,水波荡漾,渔船缓缓而行……师:很美吧?你画出来了吗?生:画出来了。师:现在让我们一边想着自己的画一边和老师一起读一遍乐曲简谱。教师多媒体展示第一段简谱:师生一起读谱后再欣赏一遍。4.教师播放第二段音乐,师生交流互动。师:现在我们一起来画第二段,请同学们看着简谱用心聆听。教师用多媒体播放第二段并展示第二段简谱:生:老师,那个(*)是什么意思?师:这是古筝的演奏法,叫“花指”。如果想进一步了解呢,老师建议同学们课下百度一下,下节课我们一起分享自学的成果。师:渔民们怡然自得的唱着歌,划着小船,乘风破浪,满载而归……师:现在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读谱。师:我们伴着脑海里的画卷再欣赏一遍。5.教师用多媒体播放音乐并展示第三段简谱:师:请欣赏最后一段。师:湖面上船越来越多,渔船飞快地扬帆前进,桨板划水声,浪花流水声和歌声交织在一起,好一幅百舸争流,欢快热闹的画面。师:边听边画再欣赏一遍。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是本课重点。通过“乐配画”的形式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力聆听、体会进而加深对乐曲的理解。教师对“花指”(*)的解释点到为止,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寻找答案。通过这种音乐活动吸引学生注意力同时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眼、口、脑等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从而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体验筝曲的韵味,爱上古筝艺术。四、巩固练习,为画配乐1.教师用多媒体展示第三幅画并分段播放音乐让学生选择配对。师:刚才我们为三段音乐画了三幅画,现在老师给大家展示画面,请选择正确的音乐。2.教师用多媒体展示第三幅画,分别播放三段音乐,并提问。师:想一想你选哪段音乐?生:第三段。师:非常好,我就知道你们可以。3.教师用多媒体展示第二幅画,分别播放三段音乐,并提问。师:想一想,你选哪段音乐?生:第二段。师:非常完美,完全正确,我们继续。4.教师用多媒体展示第一幅画,分别播放三段音乐,并提问。师:请开动脑筋,想一想选一选。生:第一段。师:非常好,同学们都选对了,这说明同学们都用心聆听感受了这首筝曲设计意图:“画配乐”这一活动是对上一环节“乐配画”的继续巩固学习,同时对学生来讲也是一种趣味练习。这两部分相联系正是“二段式教学法”的运用。学生加深了音乐的印象,近一步理解感受了《渔舟唱晚》的艺术魅力、感受了筝曲的艺术魅力。五、知识学习,趣味引导1.教师用多媒体展示古筝图片,介绍古筝艺术及历史。师:我们欣赏了富有韵味的筝曲《渔舟唱晚》,接下来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