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直角三角形》单元复习教学设计——上犹县营前中学刘三妹教学内容:这节课是锐角三角形这一章的第二课时内容,它是在继三角函数的概念的继续与延伸拓展,为我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提供了很多的方便.学情分析:本学情我担任初三(3)(4)班的数学工作,这两个班的学生基本薄弱,但是积极性高.也比较好动,爱表现,爱被表扬.教学目标:让学生进一步掌握了解解直角三角形的内容,明白它在中考中的重要性.会解决解直角三角形的综合题.通过本堂课的复习让学生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感悟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充满数学!教学重难点:重点:解直角三角形的综合应用.难点:根据题意,构造数学模型,解决数学问题.教学过程:复习引入:上节课我们复习了锐角三角函数的第一课时,请同学们来回忆一下,直角三角形的五大元素是什么?他们之间(三角间,三边间、边角间)有怎样的关系?这五大元素中,知其二(至少有一边),求另三的过程,我们把它叫做解直角三角形,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下《解直角三角形》.热在中考,热在课前:1、如图,小颖利用有一锐角是30°的三角板测量一棵树的高度,已知她与树之间的水平距离BE为5m,AB为1.5m(即小颖的眼睛距地面的距离),那么这棵树高()A.533+32mB.53+32mC.533mD.4m2、小明沿着坡度为1∶2的山坡向上走了1000m,则他升高了()A.2005mB.500mC.5003mD.1000m3、如图,AC是电线杆AB的一根拉线,在点C测得A处的仰角是52°,BC=6m,则拉线AC的长为()A.6sin52°mB.6tan52°mC.6cos52°mD.6cos52°m4、如图35-3,小惠家(图中点O处)门前有一条东西走向的公路,测得一水塔(图中点A处)在她家北偏东60°方向600m处,那么水塔所在位置到公路的距离AB为()A.3002mB.3003mC.300mD.2003m重在中考、重在过程1、【考点剖析】第2题考点:坡度、坡比和坡角:如图,通常把坡面的铅直高度h和水平宽度l之比叫____,也叫坡比,用字母i表示,把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叫做_______,记做α,于是i=____=tanα,显然,坡度越大,α角越大,坡面就越陡.第3题考点:仰角和俯角:如图,在视线与水平线所成的角中,视线在水平线上方的叫做_________,视线在水平线下方的叫做________.第4题考点:方位角:如图,指北或指南的方向线与目标方向线所成的小于90°的角叫做方位角.【学生活动】生独自完成4道小习题,师整个教室巡查情况,适时辅导点拨学生.【设计意图】通过几个小习题让学生自我检测,解直角三角形这一节课的掌握情况,了解这一节内容的仰角、俯角、方位角、坡度、坡比、坡角的概念分别是什么?让学生体会这些概念的重要性.同时也让学生自我生成解直角三角形的相关知识.3例题1例题2例题3【学生活动】生独立完成例题1,师巡视,适时点拨.师生共同学习掌握.生独立完成例题2,师巡视,适时点拨,幻灯片对照答案.生独立完成例题3,小组交流自己的答案,合作生成最终答案.接着师生共同完成此题目.【设计意图】以现实生活中经常见到的实物作为题材,设计数学题目,仍然是中考命题方向.通过学生独立思考,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并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这个过程,让学生进一步掌握解直角三角形的内容,同时也让学生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感悟生活充满数学,数学服务于生活!1变式训练利用解直角三角形测量物体的高度(或宽度)[2015·义乌]如图35-10,从地面上的点A看一山坡上的电线杆PQ,测得杆顶端点P的仰角是45°,向前走6m到达B点,测得杆顶端点P和杆底端点Q的仰角分别是60°30°.(1)求∠BPQ的度数;(2)求该电线杆PQ的高度(结果精确到1m).利用解直角三角形解决航海问题[2015·恩施]如图35-13,某渔船在海面上朝正西方向以20海里/时匀速航行,在A处观测到灯塔C在北偏西60°方向上,航行1h到达B处,此时观察到灯塔C在北偏西30°方向上,若该船继续向西航行至离灯塔距离最近的位置,求此时渔船到灯塔的距离(结果精确到1海里,参考数据:≈1.732).【学生活动】生独立完成,师巡视,适时点拨.当胳臂学生遇到困难时,师耐心为其引导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