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1/312015年中西医结合外科学主治医师考试大纲-基础知识天宇考王卫生资格考试题库包含:章节练习、综合复习题、模拟试卷、考前冲刺、历年真题等。试题量:6270道。考试学科单元细目要点考试科目中医基础理论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一)整体观念1.整体观念的概念12.整体观念的内容1(二)辨证论治1.症、证、病的概念12.辨证论治的概念13.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1二、阴阳学说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1.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12.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13.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14.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1三、五行学说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1.说明五脏生理功能及相互关系12.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13.指导疾病的诊断14.指导疾病的治疗1四、藏象(一)心1.主要生理功能12.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1(二)肺1.主要生理功能12.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1(三)脾1.主要生理功能12.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1(四)肝1.主要生理功能12.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1(五)肾1.主要生理功能12.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12/312/31(六)胆胆的生理功能1(七)胃胃的生理功能1(八)小肠小肠的生理功能1(九)大肠大肠的生理功能1(十)膀胱膀胱的生理功能1(十一)三焦三焦的生理功能1(十二)脑脑的生理功能1(十三)女子胞1.女子胞的生理功能12.女子胞与脏腑经脉的关系1(十四)脏腑之间的关系1.脏与脏之间的关系12.腑与腑之间的关系13.脏与腑之间的关系1五、气血津液(一)气1.气的生成12.气的分类13.气的运动14.气的功能1(二)血1.血的生成12.血的运行与功能1(三)津液1.津液的生成、输布与排泄12.津液的功能1(四)气与血的关系1.气为血帅12.血为气母1(五)气与津液的1.气能生津、行津和摄津12.津能生气、载气1六、病因(一)外感性致病因素1.六淫共同的致病特点12.六淫各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13.疫疠邪气1(二)七情内伤七情内伤致病的特点1(三)饮食失宜饮食不节、不洁、偏嗜1(四)劳逸失度1.过度劳累12.过度安逸1(五)痰饮痰饮的致病特点1(六)瘀血1.瘀血的致病特点12.瘀血的病症特点1七、发病(一)发病的基本原理1.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在因素12.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件13/313/31(二)影响发病的主要因素1.环境与发病12.体质与发病13.精神状态与发病1八、病机(一)邪正盛衰1.邪正盛衰与虚实变化12.邪正盛衰与疾病转归1(二)阴阳失调1.阴阳偏胜12.阴阳偏衰13.阴阳互损14.阴阳格拒15.阴阳亡失1(三)气的失常1.气虚12.气机失调1(四)血的失常1.血虚12.血行失常1(五)气与血关系失调1.气滞血瘀12.气虚血瘀13.气不摄血14.气随血脱15.气血两虚1(六)津液代谢失常1.津液不足12.津液输布、排泄障碍1(七)津液与气血关系失调1.水停气阻12.气随津脱13.津亏血瘀14.血瘀水停1(八)内生“五邪”1.风气内动12.寒从中生13.湿浊内生14.津伤化燥15.火热内生1(九)疾病传变1.病位传变12.病性转化1九、防治原则(一)预防1.未病先防12.既病防变1(二)治则1.正治与反治12.治标与治本13.扶正与祛邪14.调整阴阳15.三因制宜1内经一、气·阴阳·五行阴阳的基本概念、属性特征1二、藏象1.奇恒之腑、五脏、六14/314/31腑的生理功能特点2.藏象的概念、藏象学说的基本内容13.谷食精气的输布运行过程14.宗气、卫气、营气的循行及作用1三、病机1.“阳虚则外寒,形虚则内热,阳盛则外热,阴盛则内寒”的机理12.“百病生于气”的发病学观点13.六淫的致病特点14.病机十九条15.五脏藏五神及五腑虚实证候1四、病证1.热病治疗大法与饮食宜忌12.“五脏六腑皆令人咳”的病机13.行痹、痛痹、着痹的成因1五、诊法辨别阴阳属性的重要性与四诊合参1六、论治1.正治法与反治法12.因势利导治则1七、养生1.人生长壮老的规律,肾气与生长、发育、生殖的关系12.养生原则及意义1伤寒论一、太阳病辨证论治(一)太阳病本证1.中风表虚证(桂枝汤证)12.伤寒表实证(麻黄汤证、大青龙汤证、小青龙汤证)1(二)太阳病变证1.太阳蓄水证(五苓散证)12.太阳蓄血证(桃核承气汤证)13.热证(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证、葛根黄芩黄连汤证)14.脾虚证(小建中汤证)15/315/315.阴阳两虚证(炙甘草汤证)16.热实结胸证(小陷胸汤证)17.痞证(半夏泻心汤证、旋覆代赭汤证)1二、阳明病辨证论治(一)阳明病本证1.阳明病热证(白虎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