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只拣儿童多处行主备人:周敏【教材分析】本课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描述了一群像春天般充满活力的儿童,表现了儿童活泼可爱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喜爱儿童的思想感情。课文先讲“我”看见许多孩子从颐和园出来。写了孩子的多。表现了儿童活泼可爱的特点。作者把儿童比作“小天使”,表达了对儿童的喜爱。作者觉得“实在有趣”,想到了两句古诗,并反其意,说成“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这就告诉人们,哪里有春天,哪里就有儿童;哪里有儿童,哪里就充满了盎然的春意于是,“我们”一行“只拣儿童多处行”,下车“迎着儿童的涌流,挤进颐和园去”。接着,课文第3至第8自然段讲“我”在颐和园内看到了许多像春天般充满活力的儿童。最后一自然段点题,告诉我们儿童是活泼可爱、充满生命活力的,他们可以给我们带来快乐和生气,是永远的“春天”。这篇课文表面上是说孩子们在哪里春天就在哪里,跟着他们的足迹就可以找到春天。其实文章隐含着的意思是说孩子们像春天一样生机勃勃,活泼可爱。为了表现孩子们的这个特点,作者抓住了他们的动作、神态、语言,用饱含情感的笔触着力刻画孩子们的形象。在描写人物时,既注意描写群体,如文章的开头写从颐和园出来的孩子,第3自然段写知春亭畔的孩子,第4自然段写“匆匆地往前跑”赶去集合的孩子;又注意描写个体,如第7自然段写海棠树下赏花赞花的孩子。本文在叙事的过程中描写人物和景物,并穿插一些议论和抒情性语句,行文生动活泼。文章语言优美,情感浓烈,引用古诗,运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增强了语言的感染力。【学习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五至九自然段。2.学会本课8个生字,绿线格中的7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3.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儿童不解春何在”这句诗的意思。4.读比喻句,联系具体内容体会比喻句的含义和好处。5.通过朗读训练,感受到春天的花儿和儿童是那么生机勃勃,令人快乐。【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认真朗读,体会儿童和春天的花儿的生机勃勃。联系具体内容体会比喻句的含义和好处。【教学课时】两课时【资料链接】李商隐的《暮秋独游曲江》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白发未除豪气在,醉吹横笛坐榕明。天荒地变吾仍在,花冷山深奈吾何。洗竹放教风自在,隔溪看得月分明。儿童不解春何在,只向游人多处行。开帘一寄平生快,万顷空江着月明。汪舟次的《田间》小妇扶犁大妇耕,陇头一树有啼莺。1儿童不解春何在,只向游人多处行。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8个生字,绿线格中的7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3.通过朗读训练,感受到春天的花儿和儿童是那么生机勃勃,令人快乐。一、自主导学。1、完成习字册。2.自学《作家卡片》3.自主完成《补充习题》基础部分。二、师生互动。(一)揭题质疑,导入新课1.简介冰心:原名谢婉莹,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品。冰心奶奶的作品大多抒写童心的纯真和母爱的深挚。其中《再寄小读者》、《小桔灯》等都被选作过教材。2.古诗有云“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同学们你们知道诗意吗?3.冰心奶奶却说:“游儿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你有什么疑问吗?(二)(二)初读感知,读通词句。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划出不懂的词句。2.检查预习情况,联系上下文,了解词义。闹嚷嚷颐和园身躯成千盈百魔术匣玉澜堂忸怩浑身解数(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1.指名分节朗读,思考:作者的游览路线。交流:颐和园门→知春亭畔→湖边→玉澜堂2.按作者游览路线,给课文分段。3.默读课文,思考:在初读后你解决了哪些疑问,又产生了哪些新的问题。4.教学生字:重点讨论:“嚷”、“魔”的笔画较多;“匣”的笔画。(四)精读课文,畅谈体会1.过渡:初读课文,我们仿佛看到了一幅热热闹闹的“赶春图”,现在,让我们用心去领略为什么“儿童多”处一定会找到春天呢?2.自由朗读课文第一、二段,谈谈文中表示儿童多的句子。3.组内讨论:①从哪些关键句中感受儿童多点画出来。②你如何朗读表达?4.交流:相应的“儿童多”的句子,朗读品味,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