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政治制度感想学习《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感想大三第二学期,我与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这个课程进行了一次长久的亲密接触。本来,在我的猜想中--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这一门课程只是对于我们高中政治学习的一个乏味的扩充以及详细化,是一门十分枯涩的,充满空话,套话的课程。但是,事实却并非如此。在孙老师的指导下,我真正的理解到这也个课程并不是一个只是罗列条文,背诵含义就能够掌握的,它不仅需要坚实的理论基础,也需要社会实践给予其框架式的支撑。我开始明白了为什么有那么多学者热衷于对中国政治制度的研究,因为这的确是一个很值得思考和探索的区域。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发现了把书中的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联并且在我以前不甚在意的方面中寻找一些言外之意的乐趣。众所周知,政治制度指的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一个国家所形成的包括国家政权性质、政权组织形式、国家结构形式、国家权力分配和实际运作方面的各种规范的总和。由于政治制度是随着各国历史的发展而变化的,并且由各国和权力主体指定的宪法来决定,所以它具有了强制性和稳定性,在国家的强制力的保证下要求人们必须要遵守其规定并且它是不随人的主观意志而改变的。每一个国家都有其独特的政治制度,这是由各国的历史条件以及经济制度所决定的,在历史的洪流中,各国的政治制度逐渐表现出其和而不同的特点。而当代中国政治制度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形成发展起来的社会主义国家政治制度。它最初萌芽于由列宁、斯大林等在领导俄国无产阶级革命过程中创立的苏维埃国家制度。因此,它与苏维埃制度本质上是一致的,但是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并不是苏维埃制度的简单复制,它具有苏维埃制度所不可比拟的包容性和灵活性,是对苏维埃制度的超越。苏维埃制度由于不能够继续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而消失在历史前进的滚滚车轮之下,它的消亡不仅为社会主义国家打醒了警钟,也阐明了由于上层建筑对于生产力的反作用,机械的政治制度不但无法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且会为国家的第1页共4页稳定发展带来一定的弊端。正是因为中国的政治制度能够与中国发展的特殊情况相适应,又因为其具备了包容和灵活特性,所以当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才能在大时代的背景下蓬勃发展,在强势地展现其生命力的同时不断地创新思维,从而达到主观意愿和客观实践的有机结合。在高中的政治课上,由于高考的压力以及高中课程遵循的的惯例,我很明确地认识到到对于我国的政治制度的部分的学习只是一个简单的、机械的过程。当然,这也是使我们观念不可避免地产生政治制度的学习是枯燥乏味的印象的缘由。举例来说,我能够清楚地意识到当代中国制度的内容有四个方面,其中包括:(1)、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2)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即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3)当代中国的基层民主制度;如企业中的职工代表大会制、居民民主自治制度、村民民主自治制度。可是这只是一个很浅薄的知识点的认识,因为我无法把这些在脑中已经很熟捻的概念与我们的政治生活以及社会生活联系在一起,以达到融会贯通,学为己用的效果。而这个在高中时期便已埋下的小小的知识层面上的‘硬伤’,如果没有辅以更进一步的深入学习的‘治疗手段’,将会使人们在将要参与或者正在参与的政治活动中,便会频繁地被触及,造成难以估计的影响。思及至此,我不禁为自己能够拥有继续接受教育的机会而庆幸,因为知识点的简单相加并不会让我们在享受权利履行义务或者参与政治生活的过程中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相反,在不断地对自己的认知基础上辅以知识与实践相联合的叠加,才会让主观意愿与客观事实竞相结合。我对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政体形式以及大民代表大会的一些相关的内容这一类知识饱含着浓厚的兴趣,但是由于上述的原因,无法在脑海中形成一个系统化的知识链接,便一直都为此感到遗憾。这时,孙老师的《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这一课程的开设就像是一道福音,解决了我的窘境。经过了一个阶段的学习,我对于我国的政治制度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也在对知识的延伸扩展中逐渐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