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打造诚信考场,建设公平正义的法治社会积极打造诚信考场,建设公平正义的法治社会一、案例20XX年9月10日上午,被告人张某、陈某、包某指使其他同伙分别潜入20XX年度全国会计专业技术中级资格考试崇明考点,利用随身携带的作弊设备将考试试卷视频传送至考场外,场外通过截图工具将试卷截图,打印后交由事先安排的人员在场外做题。答案形成后,再将答案通过作弊设备传送给考生。当场查获使用作弊器接收答案的作弊考生60余名。XX省崇明区人民检察院依法以涉嫌组织考试作弊罪对被告人张某、陈某、包某提起公诉。被告人张某、陈某、包某均以组织考试作弊罪被判刑。二、法律意义上诚实信用的理解诚实信用通常简称“诚信”,我们平时所说的讲“信用”、有“诚信”在很大程度上是指同一个意思。相比较口头、俗语方面的讲法,正确理解法律意义上的诚实信用对营造“人人讲诚信、事事讲诚信、处处讲诚信,争做诚实守信崇明人”的环境氛围和打造“信用崇明”更有意义。诚实信用主要可以从道德层面和经济层面来理解。道德层面诚实信用是对一个人总的素质、文化修养、遵守各种道德准则总体情况的评价,属于主观认识领域。经济层面,则更多强调法律规定义务、合同约定的责任,是对一个人对契约履行状态的评价,倾向于客观行为表现领域。我们日常生活中在车站、主要路口显示屏、公示栏等处见到的“法院失信执行人名单”就是诚实信用在经济层面的一个典型表现。法律意义上的诚实信用是一个舶来品,虽然是以社会伦理观念为基础,但不是源于我国传统意义的道德诚信,而是源于西方社会在契约论基础上的规范准则,具有法律的约束力,用以保障社会主体受到契约的限制,是道德规范法律化的产物。诚实信用在法律上主要体现在民法中,法律界人士称诚信原则是民法的“帝王条款”,主要是源于其在法律中的作用,尤其是在合同法中体现的更为突出。一般认为,诚实信用是指当事第1页共4页人在市场活动中应讲信用,恪守诺言,诚实不欺,在追求自己利益的同时不损害他人和社会利益,要求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维持双方的利益以及当事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平衡。当然,诚实信用原则是民法中的“帝王条款”,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其他单行法中也有体现。如刑法中也有关于诚信的一些表述:诈骗罪,公司企业行贿、受贿罪以及本文开头提到的组织考试作弊罪等都是诚实守信失衡的一种极端表现。三、诚信考场的重要意义(一)公平的考试环境对政府公信力的意义政府公信力是政府通过自身行为获取公众信任、支持和拥护的一种能力,它实质上体现了政府工作的权威性、民主程度、服务程度和法治建设程度。近年来,随着法治社会的建设,民众的法治意识越来越高,权利意识越来越强,对公平正义的向往也越来越强。考试,作为政府主导下的一项涉及民生的工作,尤其是涉及到工作、岗位、资格类的考试更是关系到民众的日常生活。可以说,考试的公平性是政府工作公平性的最好体现,关系着政府的公信力,关系着政府在公群众中的形象和权威,直接影响政府的执行力。(二)公平的考试环境对树立正确价值观的意义考试是选拔人才的途径。隋朝开始,我国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来选拔官吏,即科举。士子应举,原则上允许‘投牒自进’,不必非得由公卿大臣或州郡长官特别推荐。这种考试制度改善了之前的用人制度,彻底打破世袭关系和世族的垄断,“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部分社会中下层有能力的读书人进入社会上层,获得施展才智的机会。虽然科举制度在后期存在一系列弊端,但是不可否认其对人才选拔的开创性意义。现在我们采用的考试制度,是在科举制度上的推陈出新,目的就是通过营造公平的考试环境来选拔一些真正有能力、有梦想的人。这种公平的考试环境会让群众认为,只要自己能力强、有梦想、有激情、有热情,就能够通过自己考试来达到目标,这是对人生正确价值观的缔造和维护。唐海龙书记在区委一届五次全会中指出。崇明今天的发展第2页共4页成果来源于奋斗,要牢牢抓住来之不易的奋斗机遇,勇做新时代世界级生态岛建设的不懈奋斗者。奋斗,这是唐书记对新时代崇明人价值观的寄托,这样的寄托则需要公平的考试环境来保障,否则再美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