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学校:刘集小学教材本:人教版教师孙立娜年级五学生人数42授课时间2015、10、16教学内容《钓鱼的启示》课时安排2第1课时授课类型新授一、学情分析钓鱼获得的启示,是学生理解的难点。围绕启示,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诱惑人的“鱼“指的是什么,是学生学习的又一难点。由于学生的年龄、经历的局限,领会起来很难。教师可以适当点拨,引导学生讨论、联系实际来理解。二、教材分析这篇课文回忆了34年前,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个傍晚,“我”和父亲去钓鱼,“我”把鲈鱼放回湖里,使“我”从中获得终身启示的事,说明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从钓鱼到放鱼,最后写34年后的启示。最后一部分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大量细致入微的心理活动描写,是本文在表达上的一个特点。而理解课文的重、难点,就要从人物的心理活动及变化着手。三、教学目标设计·知识与技能1.正确认读本课生字新词。·过程与方法2.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并能概括“我”的心情变化的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3理解父亲没有商量余地地要“我”将鲈鱼放回湖中的理由,读懂“我”从鲈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懂得从小接受严格教育的重要,并从中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提高抵制“鱼”的诱惑的能力。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父亲没有商量余地地要“我”将鲈鱼放回湖中的理由,读懂“我”从鲈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懂得从小接受严格教育的重要,并从中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提高抵制“鱼”的诱惑的能力。·教学难点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并能概括“我”的心情变化的过程。五、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1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读书兴趣教师活动同学们,你们钓过鱼吗?又从钓鱼中得到过什么启示吗?预设学生行为同学们说得很好,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有关于钓鱼的文章——《钓鱼的启示》。设计意图联系生活放谈感受,由生活走向文本,激发学生阅读乐趣。教学环节2教学过程初读启示,找句子教师活动1.这件事给作者留下了什么终生难忘的启示,哪个自然段直接告诉了我们。2.请学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预设学生行为学生看书、思考,教师与个别学生交流。设计意图从启示入手,既勾起学生对上节课学习内容的回忆,又提示学生寻找“我”得到“启示”的心理历程,探讨课文的内涵。教学环节3教学过程联系生活实践说说“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这句话的理解,拓展延伸。教师活动创设情境,拓展对话:请同学们联系生活实践说说“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预设学生行为自由发言设计意图设计意图;《课程标准》指出:要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这一环节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口头组织表达能力,更能拓宽学生想象思维空间六、作业设计课文中哪些语句对你有启示,你由此想到了什么?七、板书设计13、钓鱼的启示钓鱼——放鱼——启示八、教学反思在教学这一课时,我感觉父亲的告诫及最后34年后的感悟,是个教学的难点,如何突破难点使教学达到有效的效果呢?于是,我首先用谈话的形式“同学们,你们钓过鱼吗?又从钓鱼中得到过什么启示?”而自然引出父亲告诫的话语:“道德只是个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在初读前让学生先弄明白“是”与“非”的意思,然后,通过朗读课文,结合钓鱼这件事说说,怎样做是“是”,怎样做是“非”。孩子们都明白当时放掉鱼是正确的,作者也知道,而重点在于体会,实践起来的难!所以我让学生联系生活实践思考体会:“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九、课外知识的准备鲈鱼相关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