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让自己的课堂精彩纷呈——读《怎么上课,学生才喜欢》有感魏勇是北京十一学校历史特级教师,是北京市海淀中学教师高级职称评审专家。他所著的《怎么上课,学生才喜欢》荣获中国教育新闻网2016年度影响教师的一百本书之top10图书。读了魏勇老师的这本书,我明白,一名好老师课堂上要善于提出好问题,一节好课要让学生满腹狐疑,一节好课,也要给学生惊喜。而最让我茅塞顿开的是其中的一章《不精确的课堂才是好课堂》。众所周知,课堂教学应是师生互动合作的过程,学生是知识建构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建构知识的引领者,合作者,促进者,但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往往不自觉的就变成了以自己为中心,自己充当了知识的灌输者。特别是示范课、公开课,我们往往又会不自觉的把自己的课堂变成以听课老师为中心,自己变成了一个表演者,听课的老师变成了观赏者。而魏勇老师告诉我:公开课、示范课,我们不能一味的掌控课堂,而让学生的思维禁锢在我们预设的轨道内,整个课堂上,学生只是一个道具,一个棋子,配合我们完成每个预设好的环节。这样貌似师生互动配合默契的课,众人认为优秀,而魏老师却认为这样的课是师生狼狈为奸,共同游戏,共同作秀的课。这点让我震撼,在我日常的公开课中,其实我也一直认为,精心备好教材,备好课堂细节,吃透文本,预设好课堂问题,引导学生顺着自己的思路走好每个环节,就是成功的一节课。为此,公开课上总会挑选自己认为能精彩回答我预先设计好的问题的几个学生来展示,总担心学生的回答出乎自己意料,导致课堂难以驾驭,教学目标难以完成。而魏老师让我懂得,一节好的公开课,我们不能把学生的思维局限在我们老师的思维之中,好的公开课应该是开放的,应该允许学生有自己的想法,有与我们预设不相吻合的东西,此时的老师要勇于舍弃预设好的环节,捕捉学生思维中的闪光点,然后碰撞生成课堂中的智慧。即使教学目标在短短的40分钟内无法完成,我们也应舍弃原先预设的,而抓住课堂上临时生成的,一些有智慧的问题,展开精彩的对话,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这样的课堂才是本真的课堂,才真正有助于学生精神世界的成长。总之,魏老师的这本书让我懂得,不精确的课堂才是好课堂,这是我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要努力追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