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脑并用才能让学生智慧开花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世界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智慧自动作发端,活动是连接主题的桥梁。”有效的教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知识的重要方式,学生的智力发展、应用能力的提高往往借助于动手实践,在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也应该是教学内容的创作者,从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出发,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使学生构建新的知识,以生活化方式呈现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有意识创设情境,营造动手操作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动手实践的欲望,让他们通过动手,动脑,动口,在寓教于乐的环境中学习,这样的学习就能手脑并用。德国教育家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一书中更加深刻地指出:“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集”,“教育是人与人之间的主体间灵肉交流的活动……是通过现存世界的全部文化导向人的灵魂觉醒之本源和根基”,“创建学校的目的,是将历史上人类的精神内涵转化为当下生气勃勃的精神,并通过这一精神引导所有的学生掌握知识和技术”,“要成为完善的人,全在于自身的不懈努力和对自身的不断超越,并取决于日常生活的指向、生命的每一瞬间和来自灵魂的每一冲动”。显而易见,雅斯贝尔斯的“灵魂教育”思想给予我们关于“教育是什么”的启示,即教育的根本追求在于陶冶情感与灵魂。正如江苏无锡市陶行知研究会张伯兴专家撰写的《陶行知关于教学方法的论述及其现实指导意义》论文所指出的陶行知教学方法交融了中外先进教育理念,体现了自主性、民主性、实践性和灵活性原则,充满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在课程改革深入推进的今天,我们重读陶行知关于教学方法的论述,对于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具有很好的现实指导意义。只有废除应试教育才能让学生手脑并用,而手脑并用就能能让学生智慧开花手脑并用的方法是陶行知目睹了中国传统教育中手脑严重分离的状况提出来的——学生在学校里天天接受老师灌输的知识,他们的头脑发胀,却很少使用他们的双手;旧学校是不鼓励运用双手的,结果是真正地挫伤了学生们大脑的发展,像这样不正常的训练学生的方法,学生得到的只能是头脑里贮藏一些未经消化的不理解和不真实的知识而已;日本人打进来了,我们只会喊口号。……面对旧教育,陶行知从社会和个人发展的需要出发,倡导手脑并用,叫大脑和双手联合起来,造就手脑健全的一代新人。他说:“人生两个宝,双手与大脑。用脑不用手,快要被打倒。用手不用脑,饭也吃不饱。手脑都会用,才算是开天辟地的大好佬。”1926年,陶行知在参观江宁县立师范后,甚至向全国县立师范学校发出了“不会种菜,不是学生”、“不会煮饭,不得毕业”的号召。陶行知在对手脑分离的旧教育进行批判的同时,对手脑并用的方法进行了积极的探究和试验。比如说,教育实验法。陶先生指出,真知识是思想和行为结合而产生的知识,真知识是安根在经验里的。他在观察了中国现代的中学教育,认定是犯了学理与经验分离的毛病。为此,提出了中学教育实验之必要。陶先生对于教育实验的组织、开展和实施,都有明确的论述:“第一要有研究的人才,第二要有条理的组织,第三要有缜密的计划。”并要求教育试验者掌握心理学、统计法和教育测检法的知识和本领。比如说,劳力上劳心。陶行知指出,我们做一件事便要想如何可以把这件事做好,如何运用书本,如何运用别人的经验,如何改造用得着的一切工具,使这件事做得最好。我们还要想到这事和别事的关系,想到这事和别事的相互影响。我们要从具体想到抽象,从我相想到共相,从片段想到系统。这都是在劳力上劳心的功夫。比如说,五路探讨。陶行知认为,探讨知识之路有五,即活动、观察、看书、谈论、思考、称之为五路探讨,也可称之为五步探讨。这与《中庸》所说之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相仿佛,不过次序有些变动。博学相当于观察与看书,审问似乎属于思考又属于谈论,慎思明辨纯属于思考,笃行相当于行动。人类与个人最初都由行动而获得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