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日本美术教育》有感范文浅析日本的选择—读《日本的选择》有感《日本的选择》作者是小岛明,由孙晓燕翻译的。小岛明于1965年毕业于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学部,之后进入日本经济新闻社。历任纽约支局长,董事主社论员,常务董事主社论员,专务董事社论担当。2004年任日本经济研究中心会长,2008年起任现职。此外,他还担任国立政策研究大学院大学(grips)客座教授,世界贸易中心(东京)副会长。主要著作除了本书,还有《走向日本选择模式》。日本的选择是由东方出版社于2010年6月1日出版的。是作者小岛明研究日本选择模式的重大成果,也是日本在大国道路中起伏跌宕的一本谱曲,是很值得一看的一本著作。本书主要围绕日本90年代的经济危机,“失去的十年”展开分析,共四章,章节清晰,一目了然。第一章“世界大转折”。概述了日本曾享受泡沫繁荣,又陷入泡沫破裂后经济大萧条导致的悲观主义和自闭情绪蔓延的90年代危机,以及被卷入全球性体制变革浪潮的日本所面临的世界地缘经济和地缘政治的生态变化,力求说明,正视这一世界性的结构变革是探讨日本下一轮发展模式必不可少的、对当今日本的定位。第二章“活力转向‘东洋’”。笔者以中国和印度等国的划时代的崛起为背景,分析了世界经济的重心自西向东转移的现状,试图提出日本不应拘泥于“亚洲与日本”定式,应该立足“亚洲的日本”,支持全亚洲的发展,并将亚洲的活力转化为日本自身的发展动力。第三章“成熟社会日本的视野与盲区”。本章罗列了日本未能适从世界大潮流而丧失了宝贵发展机会的领域,以及有可能催生出新枝芽的领域。日本需要调整的、已经落伍的机制有雇用制度、政府主导制等,而孕育着新机会的领域则是贸易顺差显示出的所得收支及旅游业等。第四章“日本的选择—‘适者’模式探索”论述了《日本的选择》的中心思想,笔者回顾了日本的历史,直面各个历史阶段的日本国内外环境的变化,说明只要我们积极顺应国内外环境就会为日本带来成第1页共4页功,强调日本应该不断学习、不断进行自我改革以强化自身的适应能力。这正是“适者”模式。反之,懈怠学习、妄自尊大之时便是招致重大失败之际。卷尾的附录收录了1997年笔者对彼得·德鲁克先生的专访。二十世纪日本是“成功的神话”,但80年代后期的泡沫繁荣终于破裂,导致了日本长时期的经济停滞,民众也陷入了悲观主义的情绪。在经济大停滞、持续不断的通货紧缩的同时,在日本又雪上加霜地发生了阪神淡路大地震、奥姆真理教的地铁毒气事件,自由民主党从1995年起的一党执政体系崩溃导致的政局动荡,加剧悲观主义情绪和内向自闭情绪的蔓延,脱离了世界大潮流。但庆幸,终于自2002年开始摆脱了悲观情绪,直面世界发生的结构性变化。我觉得本书另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有四部分。这也是我认为本书提出的最为精彩,最令人耳目一新或者最具学术价值的部分。第一,日本的少子高龄是现在可以看得到的未来。人口问题是对经济、社会、政治、企业经营、家庭生活都会产生巨大影响的根本性问题。没有扎实确切的人口问题分析就无法发挥政治和经济的应有功能①。在日本,年轻一代非婚人口增加,少子化严重,不缴纳基本社会保险费的人增加,选举投票率低下,这已然是日本社会危机的体现。其实,这乃是日本年轻一代的无声反抗,在高速步入老龄化的高峰中,日本的年轻一代没有受到关注。之所以会非婚比例升高,出生愿望低,出生率下降,是因为日本社会剥夺了年轻人的梦想。日本年轻人看不到将来的希望,近乎断念的气氛,在年轻人头脑中根深蒂固。并非年轻人自立心和就业意愿底下等的精神问题,而是在现在中老年人固守既得利益的社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产物。日本的论资排辈的雇佣制度和薪酬制度正在崩溃,不少中老年被劝退休,但并非为了雇佣年轻人,而是减少用工。担心少子化带来生产减少的同时置25岁以下人口近两位数的失业率于不顾,年轻的失业一代,对于世界最长寿国家的最低法定退休年龄的日本,是最大的讽刺性现实。人们开始质疑“人口减少将使日本经济增长自动停止”的人口命运论,因为技术革新,生产力提第2页共4页高,从而人均所得稳定,国民经济增长是有可能的。对于日本的人口,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