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冠龙学习心得2011年5月日至日,组织部组织前往上海进行参观学习在参观当中我们参加了为期14天的学习,并对承兴里居委会,张圆圆工作室、柏万青新老娘舅工作室进行了实地考察,听取了社区(街道)工作的典型经验介绍,所到之处,大家对街道、社区创先争优的意识、以人为本的观念、运行机制的创新、鲜明的时代特色,都留下了深刻印象,不仅真切感受到作为特大型城市的上海在社会管理、社区建设上确实走在全国前列,而且深深体会到在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过程中,迫切需要增强社会建设、社会管理的意识,迫切需要提高构建和谐社会、维护社会稳定的能力,迫切需要学习先进发达地区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区实际加以借鉴,有效推动我区的社会建设及社会管理水平。通过这次学习,我主要有以下体会:一、真正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新格局上海的社区、街道是一个概念,即大社区的概念。上海的社区(街道)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社区党工委和街道办事处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办好世博会为机遇,聚焦现代化精品XX县区建设,围绕“四个确保”工作主线,努力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新格局,着力把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他们的主要做法是:(一)加强社区党建,充分发挥社区各级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上海社区建设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党建统领,通过加强社区党的建设促进和推动社区建设。2002年,静安寺街道建立了XX省第一个商务楼“党员服务点”、“党支部”,探索出了“两新”组织党建的新方法。随后,“支部建在楼上”的经验在全市得到推广,并不断深化、延伸,使“支部建在市场”、“支部建在商业街”、“支部建在经济园区”、“支部建在协会”等多种党组织建立方式迅速拓展。目前,全XX省270多家经济园区基本建立了党的基层组织;中心XX县区700多幢商务楼宇有60%建立了“楼宇支部”和党员服务点。第1页共6页大部分街道在原来经济党总支的基础上成立了综合党委,指导“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并建立了党员服务中心,还招聘了一批社区专职党群工作者,加强社区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从街道党工委转变为社区党工委,不是简单地挂个牌子,而是观念的转变,尝试打破城市基层管理中传统的条块分割,着力形成社区党建全覆盖的工作体系和运作机制,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居民区党委通过推进居民区“五好”党组织活动、“三有”党支部评比、党员世博先锋行动,充分调动和发挥居民区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推动世博、服务民生、凝聚群众、提升品质、促进和谐方面的主体地位作用。在不断探索社区党建新思路的过程中,上海将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和谐社区的中坚力量。(二)服务群众,建设服务型社区。完善社区服务功能,满足社区居民群众的多样化需求,是构建和谐社区的重点内容。上海始终坚持把服务群众作为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工作的重点,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工作的重要标准。上海不断调整和完善社区服务中心的功能,大力发展社会福利、社会保障和便民利民事业。在XX县区潍坊街道的社区事务受理中心,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劳动、民政、公安、工商、计划生育等23个部门集中设点办公,有70多件事可以在社区办理,并且从以前的“一门受理”升级为“一口受理”,极大地方便了老百姓。同时做到“上得来”即以社情民意“气象站”、“民声信箱”、服务热线、社区网站、上门走访等渠道,建立社情民意收集和快速反应机制;“下得去”即通过领导下访、接访、机关干部联络日、“三五”活动日、双结对等制度走近群众、倾听民声,把维护好人民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连得好”即针对居民区不同群众的需求,通过组织相连、阵地相连、团队相连、活动相连,建立健全凝聚人心,服务群众的各项载体。四是做到“做得实”。把每年关系人民群众“三最”利益的实事项目和“急难愁”突出问题落到实处,做到服务资源、服务重心、服务措施下移到居民区(三)扩大参与,建设民主法治社区。扩大社区参与,促进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