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实践与思考党的十七大强调,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甘肃是老工业基地,但由于受各种条件的制约,工业化水平一直比较低。特别是一批骨干企业由于机制不活、设备老化、包袱沉重,发展一度陷入困境。针对这种情况,甘肃决定实施工业强省战略,使全省的工作重点转向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工业化进程。“十五”期间,围绕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甘肃一手抓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改善,一手抓特色优势产业培育,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5年间,全省生产总值、财政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都实现了翻番。其中,工业发展势头强劲,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带动力。实践证明,欠发达地区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关键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走出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的新型工业化路子。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为中心,激发工业发展的内在活力坚定不移地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建立产权清晰的现代企业制度,既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中心环节,也是夯实经济发展微观基础的根本举措。甘肃从下放国有工业企业管理权入手,集中力量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基本完成了国有工业企业改制重组的阶段性攻坚任务。一是紧紧抓住国家实施政策性破产的时机,加大国有困难企业破产重组的力度。二是对面广量大的中小企业,符合条件的按照职工身份置换、产权置换的要求,采取产权出让、联合兼并、租赁经营等多种方式进行改制,推动国有经济结构的优化。三是引进一批国内外的大企业大集团参股国有企业,推进大中型国有工业企业的产权多元化。四是集中抓好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和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工作,减轻企业的社会负担。通过深化改革,不断消除企业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一大批国有企业摆脱了困境,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有力地促进了全省工业经济的发展。在新形势下继续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应着眼于解决突出问第1页共5页题,激发企业发展的内在活力,把改革和发展有机统一起来。在基本完成改制重组任务的基础上,我们要进一步加快股份制公司制改革步伐,大力推进产权多元化,着力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形成经营者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的市场化机制。以大规模、高起点的技术改造为支撑,推进传统产业换代升级甘肃工业的基础是在“一五”时期和“三线”建设时期打下的,依托资源开发形成了以石化、有色金属、冶金为主的工业体系。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老企业长期积累的矛盾和问题逐渐显现,不仅导致自身发展困难,而且给环境保护造成很大压力。针对这一状况,甘肃把实施工业强省战略、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切入点放在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上,对“两高一资”型老企业开展了大规模、高起点的技术改造。“十五”期间,围绕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甘肃重点在石油化工、有色冶金、建材、机械制造、煤炭等行业实施了一批重大技改项目,累计投入技改资金1100亿元。在实际工作中,着重把握了三个结合:一是将技术改造同节能减排结合起来,下功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建成金川公司镍精炼和40万吨铜电解项目,铝冶炼行业已全部淘汰自焙槽,水泥行业基本拆除机立窑等落后生产线,并依法淘汰了一大批铁合金、电石、土炼焦项目。二是将技术改造同延伸产业链结合起来,着力开发下游产品。兰州石化建成1000万吨炼油和80万吨乙烯项目;酒钢实现全面更新换代,建成了不锈钢从炼钢到冷轧的全套生产线。三是将技术改造同自主创新结合起来,增强优势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兰州石化、金川公司和酒钢公司等都拥有了一批自主知识产权。通过技术改造,优势支柱产业形成了装备水平全面提升、产能迅速扩张、能耗和污染降低、效益大幅度提高的良好发展局面。瞄准国内外同行业的先进水平,持续不断地进行技术改造,既是企业做大做强的必然选择,也是培育产业集群、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基本途径。今后,围绕把甘肃建成全国重要的石油化工基地、有色金属新材料基地,我们将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延第2页共5页伸传统优势产业的产业链,努力形成以石化、有色金属、冶金等产业为骨干的上下游产品比较齐全的产业集群。以振兴装备制造业为重点,培植新的经济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