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课时去括号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在具体情境中体会括号的必要性,能运用运算律去括号。2、总结去括号法则解决简单的问题。教学思考经历观察、实验、猜想等数学活动过程,能有条理、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解决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进行思维交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教学重点:去括号的法则。教学难点:括号前是“—”号时,去括号的法则。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引发探究引例1:同学们还记得用火柴搭正方形时,怎样计算所需要的火柴棒的根数吗?(1)1、第一个正方形用4根,每增加一个正方形增加3根,那么搭x个正方形就需要火柴棒[4+3(x-1)]根。(2)2、把每一个正文形都看成是用4根火柴棒搭成的,然后再减多算的根数,那么搭x个正方形就需要火柴[4x+(x-1)]根。(3)3、第一个正方形可以看成是3根火柴棒加1根火柴棒搭成的,此后每增加一个正方形就增加3根,搭x个正方形共需(3x+1)根。(学生动手操作、讨论)4、搭x个正方形,用的方法不一样,所用火柴棒的根数一样吗?5、怎样化简呢?对4+3(x-1)=4+3x-3(乘法分配律)=3x+1(合并同类项)6、那代数式和4x-(x-1)能否也变形为3x+1呢?大家讨论一下?4x-(x-1)=4x+(-1)(x-1)=4x+(-1)x+(-1)(-1)=4x-x+1=3x+1综上有可得两个等式:4+3(x-1)=3x+14x-(x-1)=3x+1大家观察一下这两个等式,从左边到右边变化的共同特点是什么?(左边有括号,右边没有括号)这两个等式从左边到右边变化的共同特点是去了括号,这就是本节课要学习的主要内容:去括号探究新知,学习新课引例2:某人带了a元钱去商店购物,先后花了b元和c元,他剩下的钱可表示为什么?(a-(b+c)=a-b-c)议一议(1)4+3(x-1)=4+3x-3(2)4x-(x-1)=4x-x+1(3)a-(b+c)=a-b-c1、请同学们观察比较两式等号两边画横线的部分,探究一下去括号前后各项有什么变化?①去掉括号后算式中项数都没变。②去掉括号后算式中各项系数的绝对值都没变。③括号前是“+”号,去掉括号后括号各项都不改变符号。括号前是“—”号,去掉括号后括号内各项都改变了符号。2、谁能用字母将法则表示出来?(1)a+(b+c)=a+b+c(2)a-(b+c)=a-b-c归纳提练这法则是去括号的依据,大家要理解并掌握,为便于记忆法则,我们可把它编成顺口溜;去括号,看符号;是“+”号,不变号;是“—”,全变号。尝试练习,巩固新知[例1]:去括号,合并同类型:(1)4a-(a-3b)(2)a+(5a-3b)-(a-2b)(3)3(2xy-y)-2xy(4)-(5a-3b)-3(-a+2b)[例2]:求代数式的值:(其中x=-2)(三位同学上黑板板演,其他同学在座位上做)(1)去括号时应将括号前的符号墨守成规同括号一起去掉。(2)要注意括号前的符号,它是去括号后括号内各项是否变号的依据。(3)要注意括号前面是“—”号时,去掉括号后,括号内的各项都要改变符号,不能只改变括号内第一项或前几项的符号,而忘记改变其余的符号。(4)若括号前是数字因数时,应利用乘法分配律先将该数与括号内的各项分别相乘再去括号,以免发生符号错误。(5)当括号里的第一项是省略“+”号的正数时,去掉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后要补上原先省略的“+”号。课堂练习:课本第110页随堂练习;习题3.63课时小结:请说一说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得到了那些收获?((1)去括号时应先判断括号前面是“+”还是“—”号;(2)去括号后,括号内各项要么全变号,要么全不变号,切不可一部分变号,一部分不变号;(3)括号内原有几项,去括号后仍有几项,不能丢项。作业布置:1、课本110页习题3.61、23、预习提纲(1)如何根据题中条件找规律。(2)每人准备白纸两张。活动与探究:计算:1、去多层括号,一般是“由里到外逐层去括号”,也可“由外到里逐层去括号”,此时将内层括号看成一项,整体进行处理。2、在熟练掌握了两种基本方法后,还可采用“里外同时去括号”或把多层括号“一次去掉”的方法,若要一次去掉全部括号,可先确定各项前“-”的个数,按“奇数个负偶数个正”法则简化运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