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内容:第二章:第五节: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二.重点、难点1.重点:巴黎人民的三次起义;君主立宪派、吉伦特派、雅各宾派的统治政策;大革命的历史意义;对拿破仑战争的评价2.难点:君主立宪派、吉伦特派、雅各宾派的统治政策;对拿破仑战争的评价第五节: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一)大革命的爆发1.法国大革命的背景第一,革命前夕的经济状况。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但与封建专制制度之间存在着严重的矛盾。18世纪下半期,法国资本主义经济已有很大发展,纺织业、冶金业和采矿业的发展最为迅速,其发达程度居欧洲大陆首位。对外贸易也得到迅速发展。但封建专制统治却成为法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障碍,其表现为:封建政府不断提高税收;全国各地关卡林立;封建土地所有制依然存在。对此,资产阶级十分不满,他们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取消封建特权,反对专制统治。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与封建专制制度之间存在着严重的矛盾。第二,革命前的阶级状况,尖锐的阶级对立。法国大革命的发生比英国革命要晚大约一百五十年,当英国已经完成资产阶级革命并开始工业革命的时候,法国还处于波旁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时期,阶级关系处于十分尖锐的对立状态。它表现为:法国社会被分成三个等级,第一等级是教士、第二等级是贵族,他们占人口总数的不到1%,但却占有全国土地数量的2/3,并不承担任何纳税义务。而广大的第三等级却承担着国家的赋税和其他封建义务,尤其是工人、城市平民和广大农民,生活困苦不堪,他们强烈要求改变生活状况。尖锐对立的阶级关系,使法国社会如同到处堆满了干柴,随时都有爆发革命的可能。第三,启蒙思想的影响。为革命的爆发作了思想上的准备。经过启蒙运动,法国社会普遍接受了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平等的思想。拿破仑说过:假如没有卢梭,也就不会有法国革命。”这说明,启蒙思想对动员群众,启发觉悟起了积极的作用,为革命的爆发作了思想上的准备。第四,财政危机。18世纪法国的专制王朝已经非常腐朽。对外战争屡遭败绩,统治者的挥霍无度,使得法国的财政赤字增加,负债累累。到1789年,国债已达45亿锂,仅付出的利息已同全年的财政收入相近,法国政府的财政濒临破产境地。综上所述,18世纪晚期的封建王朝在政治、经济和社会意识方面,都已经出现全面危机,专制统治已成为法国社会发展的障碍。封建王朝的统治危机,使它无可挽回地陷入了绝境,这不仅削弱了它的统治力量,也为法国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2.大革命的爆发,第一,三级会议的召开。法国大革命爆发的导火线。面对严重的财政危机,路易十六于1789年5月5日被迫召开三级会议,他企图对第三等级征收新税,以减轻财政压力,解除燃眉之急。但第三等级的代表决意反对专制统治,他们要求把三级会议变成制宪议会,制订一部宪法,限制王权,实行社会改革,他们还要求改变陈旧的开会形式和表决方式,但这些要求遭到特权等级的反对。第三等级毫不退缩,他们退出会场,宣布单独成立代表人民意志的国民议会。第三等级代表的意图十分明确,就是要把法国改造成英国式的君主立宪制国家,由资产阶级掌握政权。三级会议的召开,无异于在于柴上点了一把火,它成为法国大革命爆发的导火线,而积极主张在法国实行君主立宪制的君主立宪派也成为革命初期的直接领导者。第二,攻占巴士底狱。标志着法国大革命的爆发。路易十六看到自己的统治开始瓦解,感到十分恐慌。他表面上接受了第三等级的要求,暗地却调兵企图镇压制宪议会,但他的阴谋败露,巴黎人民立即走上街头示威,后来又演变为起义。7月14日,他们攻占了封建专制统治的象征——巴士底狱。这一行动,成为法同大革命爆发的标志。消息传出,各地城市纷纷响应,农民也积极行动起来,革命的浪潮汹涌澎湃,猛烈地冲击着封建王朝,专制统治土崩瓦解(二)君主立宪派统治时期(1789年7月到1792年8月)这部分内容是本节学习的重点和难点1.君主立宪派采取的各项措施。大革命爆发后,代表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君主立宪派在人民的支持下掌握了政权。君主立宪派是通过制宪议会来行使权力的。君主立宪派为法国大革命作出了很多贡献,这表现在从政治上、经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