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必修3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准确掌握毛泽东思想的涵义,能够概述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认识毛泽东思想形成与发展的过程,理解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2.过程与方法比较分析,区分毛泽东与毛泽东思想。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毛泽东思想对中国发展的深远影响。二、教学重点: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深远影响三、教学难点:区分毛泽东与毛泽东思想四、教学方法:教师讲析为主,师生讨论为辅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毛泽东等一批先进知识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建立了中国共产党,并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开展革命斗争。实践证明,中国革命要成功,必须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走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它指导中国革命取得了胜利。(二)讲授新课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1.李大钊在中华大地上第一个举起社会主义大旗李大钊1918年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他在这些文章中大力宣传俄国十月革命,歌颂社会主义革命,号召人民向俄国学习,关注劳工的命运,成为在中华大地上第一个举起社会主义大旗的人。2.五四运动促使马克思主义传播1919年李大钊为《新青年》出版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刊登了一批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文章。其中,他亲自撰写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比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这篇文章是李大钊成为马克思主义者的标志。与此同时,广东的杨匏安也发表了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那时候宣传马克思主要的刊物,还有《每周评论》。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各地还出现了一批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社团。3.毛泽东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毛泽东1918年8月任北京大学图书馆管理员时,在李大钊等帮助下,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1920年底他从种种主义中选定马克思主义,成为马克思主义者。4.中国共产党的建立用心爱心专心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1921年7月,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的必然,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第一,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思想条件;第二,中国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工人运动的发展以及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提供了阶级条件;第三,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更直接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组织基础;第四,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和共产国际的帮助,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创造了国际条件。二、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从中国共产党创建到国共合作的大革命时期,毛泽东发表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文章,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深刻地分析了中国的社会形态和阶级状况,解决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对象、动力、领导者及同盟军的问题。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走上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道路,先后发动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这些起义走的都是俄国式的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结果都以失败而告终。秋收起义进攻长沙受挫后,毛泽东分析了敌强我弱的形势,决定改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会后,毛泽东带领部队到达井冈山,经过近半年的艰苦努力,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从实践上为中国革命找到了一条新的道路。毛泽东及时总结了井冈山斗争的经验,相继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三篇文章,从理论上说明了中国革命采取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这样一条道路,是由中国的特殊国情决定的。毛泽东认为,红色政权的存在和发展,必须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把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三者结合起来。这就是“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它创造性地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是把马克思主义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