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必修1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四大圈层中的11种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原因(或形成条件)、特点、危害以及分布,自然灾害的自然特征。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解了解处于热带气旋不同部位的天气情况。2.通过关注中央电视台的天气预报以及各种台风、寒潮预警,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3.通过实例、教学挂图、教学模型等,了解各种灾害的时空分布、成因、危害,并通过分组讨论,进一步思考各种灾害的预防措施。4.通过观看灾害影片(例如《后天》《龙卷风》《天地大冲撞》《天崩地裂》《完美风暴》等)或记录片片断,对多种灾害进行直观感受,形成印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辩证的看待各种自然灾害,既看到不利的方面,也看到有利的方面,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的方法。2.正确理解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科学发展观。●教学重点1.理解各种气象灾害的危害2.理解各种地质灾害的危害●教学难点各种气象灾害、地质灾害的原因及时空分布。●教学方法1.采用读图指导法,分析气象灾害、地质灾害的原因及分布,理解本课难点。2.采用播放幻灯片,了解各种气象灾害的危害及监测、防御。●教具准备幻灯片、多媒体●课时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自然灾害孕育在地球的不同圈层中,而各圈层中的物质运动和异常变化分别形成了不同的自然灾害。每一种自然灾害都有各自的形成原因与地域分布规律。而气象灾害是全球各类自然灾害中最严重的灾害,那么什么是气象灾害?气象灾害又有用心爱心专心哪些类型呢?请大家看课本第一小节。一、气象灾害[引入]:大气圈中,高低压的强弱及其控制范围的大小、持续时间的长短和移动路径的不同,都可能引起降水、气温等天气要素的频繁波动,产生突变,这种突变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和经济建设以及国防建设等造成的直接或间接的损害,称为气象灾害。主要的气象灾害有台风、暴雨、洪涝、干旱、寒潮等。下面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热带气旋这种气象灾害。(一)热带气旋我国民间习惯上把热带气旋统称为台风。投影:[设问]:那么台风是怎样形成的呢?台风造成的灾害多出现在哪些地区?请大家首先阅读课本相关内容。1.台风的形成和结构[学生活动]:看书,讨论,回答[点拨]:(1)台风形成需具备以下几个条件:A.广阔的暖洋面,海水温度在26.6°C以上,提供热带气旋高温、高湿的空气,B.对流层风速的垂直切变小,有利于热量聚集,C.地转参数f大于一定值(纬度大于5°的地区),有利于形成强大的低压涡旋,D.热带存在低层扰动(下热上冷的不稳定大气层结),提供持续的质量、动量和水汽输入。[设问]:那么台风会带来哪些天气变化呢?请同学对照课本P7图1.9和图1.10(相当于热带气旋的横剖面和纵剖面图)互相对比,可找出对应的区域,分析位于台风不同部位的地区会有怎样的天气情况。用心爱心专心中国海洋信息网(2005-10-3)今年第19号强台风“龙王”,于10月2日21点35分在福建省晋江市围头登陆,23点40分在龙海市再次登陆。两次登陆,使得台风中心在福建省境内滞留时间长达10小时,加之台风风力强、影响范围广、降雨强度大,因此造成了较为严重的人员和财产危害。来自福建省防汛办的消息,截至10月3日不完全统计,全省有8个设区市、50个县(市、区)246.35万人受灾,紧急转移危险地带的群众53.7万。3人因山洪滑坡死亡。[学生活动]:讨论回答[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为什么台风不同部位会有不同的天气状况:台风眼为什么无风;为什么天气预报中说“台风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而不说“台风中心最大风力”?[点拨]:从图中可以看出,台风的结构,由内至外,可分为台风眼、涡旋区和大风区三部分。台风中心就是台风眼,这里的气流运动情况使它成为狂风暴雨包围中的一块静地,碧空无云,风和日丽,其直径一般在30~50千米左右。台风眼附近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狂风暴雨。台风警报中的说法,道理在此。[承转]:台风中心附近的风力可达到或超过12级,具有很大的摧毁力,因此台风能带来危害,是一种灾害性天气。2.台风的分布及灾害请同学们看课本图P11说明:(1)台风在世界范围的分布情况;(2)台风的主要源地和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