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局服务经济和生态建设工作总结一、一着不让,全力冲刺,在生态县创建上实现新突破今年是我县创建国家生态县的决战之年。作为创建工作的牵头部门,我局紧咬目标,勇挑重担,全力以赴,一着不让推进创建各项工作。5月、9月,我县创建国家生态县工作分别通过省级技术评估和省级考核,通过积极整改,12月6日,省环保厅发文向国家环保部推荐申请国家考核验收。1、强化组织领导。适时调整、充实了创建领导小组,各部门、各镇明确了生态创建工作分管负责人和联络人,全县224个村明确了环保监督员,生态创建和环保组织网络逐渐健全。多次召开生态创建推进会、指挥部成员会议等,通报情况、研究问题、推动工作。联合相关部门定期对各镇创建工作进行督查指导,开展模拟考核。我局成立了6个工作组,由局领导带队,每个工作组挂钩联系2-3个镇,每周赴镇督查2次以上,重点围绕组织机构建设、目标责任落实、重点工程进展、管理体系运行等方面开展督促检查,及时查找问题,通报情况,研究并提出解决办法,保证了创建工作顺利开展。2、强化工程建设。一是推进城镇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行。投资4470万元新建了XX县区仙荷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县政府出台了《县镇级污水处理厂管网建设目标考核办法》、《关于加强镇级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的工作意见》,安排1040万元以奖代补资金补助各镇污水管网建设,20XX年新建镇污水管网65公里。投入250万元为13座镇污水处理厂全部安装了在线监控设备(cod、氨氮、流量计),目前,各镇污水处理厂基本正常运行。二是规范垃圾无害化处理。投入3000多万元的运西垃圾卫生填埋场扩容工程顺利完工,投资3500万元的运东垃圾卫生填埋场正在紧张建设。县财政投入800万元添置垃圾压缩设备及转运车辆,由县统一负责垃圾转运和处理,全县城乡生活垃圾转运体系逐步建立并正常运转。三是加快实施城乡饮水安全工程。加快备用水源建设,投入3300万元、供水能力2.5万吨/日的潼河水厂一期工程已于5月1日开工建设,将于20XX年元月10日前投入运行。编制县饮用水源地突发环境应急预案,第1页共6页加强水源地日查日报工作,强化汛期和枯水期水源地水质监控,及时协调水务、自来水公司应对水质异常情况,保证我县供水安全。3、强化长效管护。专门出台《县农村环境集中整治实施方案》,积极开展“十万人清洁家园”大行动,着重抓好村庄保洁、河道疏浚、道路管护、绿化美化、集中供水和改厕等重点工作,定期督查、考核、通报,并组织现场观摩会进行部署推进,农村环境面貌明显改善。同时,加紧构建农村长效管护机制,出台《县农村环境“四位一体”长效管护实施意见》,今后每年将投入1200万元,专项用于农村“四位一体”长效保洁队伍建设,全县1889人的保洁队伍全面上岗。4、强化宣传引导。深入学校、农村、企业和社区,开展“共建生态文明、共享绿色人居”、“绿色系列创建”、“节能减排”等宣传活动,全面展示我县环境保护、生态创建的进程和成果。定期组织开展“中国绿歌会”环保文艺演出、生态摄影展、中小学生环保征文竞赛、企业家环保座谈会等创建宣传活动,充分利用县“两台一报”、各级网站、《环保资讯》、《创建生态县简报》及大型广告牌、电子显示屏、墙体标语、村务公开栏、公交站台、生态创建成果展、宣传车、手机短信等多种载体,开展创建宣传教育。同时,积极开展“绿色系列”创建,启动县级绿色机关、绿色宾馆创建活动,今年创XX县区级绿色机关10个、绿色宾馆3个,市级绿色社区12个、绿色学校21所,省级绿色学校6所、绿色社区3个。5、强化资料整理。将创建国家生态县的五个基本条件和22项考核指标逐一细化分解到各镇、相关部门,通过组织资料员培训、上门指导、召开学习讨论会等形式,切实提高资料收集质量,确保创建工作档案规范齐全、资料充分完整、数据翔实可靠。撰写了创建工作报告、整改报告、技术报告等,制作了创建汇报片、技术报告片。尤其是省技术评估整改报告,得到了专家的一致好评,认为报告清楚、完整,具有示范性。二、强化督查,挖潜提效,在污染减排上取得新成效1、狠抓工程减排。督促县仙荷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加快建设,并对一期工程进行深度处理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