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汉字与书法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了解汉字的起源和演变以及中国书法绘画发展过程,能进一步认识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培养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了解汉字的起源和演变以及中国书法绘画发展过程,理解“书画同源”、“琴棋书画”、“书画缘”、“能书会画”等书法的审美功能超过实用功能,自觉地创造书法美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2.过程与方法问题探究、历史比较、概括阐释、情境再现。掌握“书同文”“印宗秦汉”的史实依据。认识时代风貌对书法艺术的影响。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艺术魅力。感受中国书画独特的风采,诱人的魅力,以及跻身于世界的艺术之林,闪耀着耀眼的光芒的风采。通过欣赏汉字的基本特征,书法、篆刻艺术的独特性、时代性,领悟民族文化的丰富底蕴,认识祖国历史文化的独特魅力。二、教学重点:汉字的发展、书艺的发展历程和纂刻的发展历程。三、教学难点:书法艺术的特点与历史特征的关系。四、教学方法:教师讲析为主,师生讨论为辅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汉字构型独特,数量繁富,记录着世界上最大一支人群的“母语”。它经历了7000年的发展,至今仍充满活力。汉字不仅是一种传播和交流的工具,它还作为基本要素,构成了独特的东方书法、篆刻艺术。(二)讲授新课一、从汉字起源到“书同文”(1)汉字的起源。汉字源远流长。它既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又是至今硕果仅存的一种方块表意文字。早在六千多年前,原始社会晚期,汉民族先民在各种器物上刻画的符号,渐渐演变成为汉字。汉字起源于图画,原始文字大多是象形字,是可读出来的图画,称为“文字图画”。象形字越来越符号化,逐渐脱离图画,形成汉字。(2)汉字演变的基本脉络。汉字在长期演变的过程中,经历了由商周的甲骨文发展到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的脉络演变发展。(3)汉字的演变趋势。汉字的演变总趋势是由繁到简,汉字字形字体逐步规范化、稳定化。汉字形体演变的过程可以分为古文字和隶楷两大阶段。在古文字阶段,汉字形体演变的序列是甲骨文、金文、篆书、秦隶。在隶楷阶段,汉字形体演变的序列是隶书、楷书。隶书盛行于汉代。魏晋时期是隶书向楷书的过渡阶段。楷书盛行于隋唐。隶书、楷书是正式字体。在隶楷阶段,还出现了辅助书体──草书和行书。小篆使每个字的笔画数固定下来;隶书构成了新的笔形系统,字形渐成扁方形;楷书诞生以后,汉字的字形字体就稳定下来了,确定了“横、竖、撇、点、捺、挑、钧、折”的基本笔画,笔形得到了进一步的规范,各个字的笔画数和笔顺也固定下来;由多行书写产生出来的排列整齐的要求,使字形变化、笔画的长短、粗细被约束在方框内伸展,笔画分布的部位和疏密也受到制约,字形结构讲究平衡对称。楷书出现使汉字的方块化定型了,汉字的字体演变成熟了,一千多年来楷书一直是汉字的标准字体。这是汉字字体演变的主用心爱心专心流。辅助性字体草书和行书的发展过程是汉字字体演变的支流。二、书艺历程(1)书法艺术发展的两个阶段。自从有了文字,就有了书法。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的艺术,它伴随着中华文明的发展而发展。书法比较集中地体现了中国艺术的基本特征。正像在西方美术中建筑和雕塑统领着其他门类造型艺术一样,书法和绘画则统领着中国美术的其他门类,而列为中国美术之首。当把书法与绘画并提时,又将书法摆在绘画前面,称之为“书画”,如“书画同源”、“琴棋书画”、“书画缘”、“能书会画”等等。世界上,拥有书法艺术的民族屈指可数,中国书法,具有悠久的历史。教材介绍了中国书法艺术发展的两个阶段。魏晋以前基本上是自发阶段,魏晋时期开始进入自觉阶段。从此,书法的审美功能超过实用功能,自觉地创造书法美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2)楷书。特点:笔画详备,结构严整,是规范化、标准化、楷模化的字体。发展:①始于东汉。②魏晋楷书有定鼎之功,代表作有钟繇的《宣示表》和王羲之的《乐毅论》。③唐代步入盛世,名家群起。初唐的欧阳询、盛唐的颜真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