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外交活动》教学设计教师授课时间课时5课题第3讲毛泽东思想的发展与科教、文化板块十中国现代化建设道路的新探索——改革开放新时期——第1讲新时期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外交活动课型教学目的1.高频考点:本考点是高考的冷点。2.备考策略:学习过程中注意掌握基本的史实,不需要做较多的深入挖掘和与其他知识点的比较和联系。重点难点教学环节说明备注教学内容一、学生落实主干知识(自主复习)二、教师引领学生理解1.新中国成立初期取得科技成就的原因(1)党和政府重视。建立科研机构,培养科技人才,制定方针、计划、发展战略。(2)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为科技成就的取得提供了物质条件。(3)苏联对中国的援助。(4)广大科研人员的艰辛付出。(5)教育的发展,提供雄厚的人才储备。2.“两弹一星”研制的目的(1)“两弹一星”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其中“两弹”不是指原子弹、氢弹。(2)“两弹一星”研制的直接目的是打破美苏核垄断,保卫国家安全。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着复杂的国际环境,因而其根本目的是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和平的环境。3.新中国成立初期文化繁荣的原因(1)新中国的成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实行民主政治。(2)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逐步展开。(3)文化工作者的辛勤创作。(4)“双百”方针的提出。4.对“双百”方针的全面认识(1)主要内涵:“百花齐放”是指文学艺术的不同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百家争鸣”是指学术问题上的不同学派可以自由争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学艺术和科学研究工作的重要方针。(2)时代背景:是在承认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各种矛盾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在国家迫切需要迅速发展经济和文化的时代背景下提出来的。(3)基本精神:在艺术和科学领域实行政治民主和艺术、学术民主,其实质是为人民服务。(4)发展历程:在贯彻过程中遇到了挫折,不是“双百”方针本身的问题,而是受“左”倾错误干扰造成的。(5)经验教训:学术问题、文艺问题的政治化无法实现“百家争鸣”;政治生活不民主,学术界、文艺界就无法实现“百花齐放”。“双百”方针能顺利贯彻执行,社会主义文化才能兴旺发达。练习巩固:《课时集训》板块十中国现代化建设道路的新探索——改革开放新时期第1讲新时期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外交活动一、主干知识复习二、重点突破:1.民族自治区与特别行政区的区别2.国际格局的演变对中国外交战略的影响(1)新中国成立初期,鉴于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中国采取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2)20世纪70年代随着国际格局的变化,美苏争霸的态势互换,中国调整对外政策,先后同美国、日本建立起正常的友好关系。(3)随着两极格局的结束,中国出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采取“全方位”不结盟的无敌国外交政策。三、练习巩固:《课时集训》小结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