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和苏联社会主义改革》教学设计教师授课时间课时6课题第2讲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和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第3讲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课型一轮复习教学目的1.高频考点:本考点重点考查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本考点重点考查对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评价。2.备考策略:(1)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改革与政治学科的知识高度重合,因此该部分不建议深入挖掘。主要关注福利制度的利弊得失。(2)苏联的经济改革从未在全国卷中出现,预估明年出现的可能性也比较低,建议复习时淡化处理,不必苛求细节。理解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宗旨和职能,联系20世纪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出现,理解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的历史背景。重点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关注福利制度的利弊得失。难点对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评价。教学环节说明备注教学内第2讲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和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一、教师宏观概述本节基本脉络二、学生自主落实主干知识(一)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2、建立“福利国家”3、第三产业的兴起和“新经济”的出现(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教师学生自主复习容重理解:1.战后西欧各国经济政策的共同之处(1)战后初期:都奉行凯恩斯主义,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都在一定程度上实施国有化政策;都实行国家计划和市场经济相结合,经济发展的计划性加强;推行福利国家政策,完善社会保障。(2)20世纪70年代以后:调整经济政策,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成为发展的趋势。2.西方社会福利制度的作用(1)积极作用①福利政策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贫富差距,缓和了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矛盾,有利于资本主义国家的稳定和发展。②扩大社会消费,推动经济的发展。“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制度使居民家庭收入的很大一部分来自社会福利,使他们在生活上没有任何后顾之忧,从而可以促进社会消费,推动经济发展。(2)消极作用①政府开支迅速增加,使政府的财政赤字和国债急剧膨胀,导致税收负担过重。②福利制度是一种奖懒罚勤的不合理制度,它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社会风气和资本主义社会所固有的竞争精神。学生自主复习,落实相关知识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异侧重点农业工业前期是经济领域,后期是政治领域结果取得一定的成就,最后失败失败失败原因只是对斯大林体制进行修修补补进行根本性改革,但背离社会主义方向同(1)目的:解决斯大林模式的弊端。(2)内容:在农业、工业方面进行调整。(3)结果:成效都不显著,可以说都是失败的改革课堂练习:同步考练课时集训:板块15第2讲第3讲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一、世界货币金融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1.背景2.建立:3.基本内容和特征:4.影响二、世界贸易体系——《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签订三、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重理解布雷顿森林体系与关贸总协定的比较项目类别布雷顿森林体系关贸总协定不同点性质国际金融体系国际贸易体系支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关贸总协定作用稳定金融秩序稳定贸易秩序,促进贸易自由化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不同点主要提供长期贷款,帮助发展中国家发展社会经济,属于“救贫”性质的机构主要通过提供短期贷款,帮助各会员应对国际收支困难,属于“救急”性质的机构相同点根据1944年7月布雷顿森林会议的决定,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于1945年成立,总部均设在华盛顿;两家机构均属于联合国下属专门机构相同点原因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影响;国际经济秩序的混乱;美国的倡导及其经济实力的强大;出于建立战后稳定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秩序的需要目的美国进行经济扩张,建立经济霸权作用适应世界经济发展及经济全球化的需要,便利了美国的经济扩张;世界经济向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课堂练习:同步考练课时集训:板块15第3讲小结课后反思